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时间交织ADC的时间误差与硬件复杂度分析:基于宽带宽与高精度的变步长LMS算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时间交织ADC的时间误差与硬件复杂度分析:基于宽带宽与高精度的变步长LMS算法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checkpaper/article/details/144833559

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TI-ADC)通过多个子ADC的并行采样来实现高速采样率,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医疗成像等领域。然而,TI-ADC的实际性能常受到通道间失配误差的限制,尤其是时间误差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三种全数字校准算法,从结构设计、算法改进和硬件实现三个层面进行优化,提升TI-ADC系统的动态性能。

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时间误差分析与问题总结

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TI-ADC)通过多个子ADC的并行采样来实现高速采样率,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医疗成像等领域。然而,TI-ADC的实际性能常受到通道间失配误差的限制,尤其是时间误差问题。时间误差主要体现在各子ADC之间的采样时钟相位偏差上,导致系统输出信号在频域内出现杂散分量,从而严重降低信噪比(SNR)和有效位数(ENOB)。时间误差的处理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宽带输入信号处理困难:对于宽带信号,子ADC无法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导致时间误差校准方向的确定性受限。
  2. 算法复杂度与硬件实现冲突:传统校准算法需要高复杂度的硬件资源,难以满足低功耗、低成本设计需求。
  3. 动态性能优化不足:现有算法在处理高精度TI-ADC时,校准速度和精度无法同时满足设计需求。

在深入分析时间误差产生机理和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后,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三种全数字校准算法,从结构设计、算法改进和硬件实现三个层面进行优化,提升TI-ADC系统的动态性能。

全数字校准算法设计与改进

  1. 基于通道复用技术的校准结构设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复用技术的时间误差校准结构。通过在子ADC通道间引入复用单元,降低硬件实现复杂度,使硬件资源的需求不随通道数的增加而显著提升。校准结构结合改进的时间误差估计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宽带输入信号下的校准方向问题。
  • 特点:在不满足子ADC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情况下,利用通道复用技术扩展系统带宽,使系统适应宽带输入信号。
  • 优势:通过减少通道硬件的冗余设计,显著降低功耗,同时保证校准精度。
  1. 校准方向纠错算法设计
    针对输入信号不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时校准方向出错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校准方向纠错算法。算法通过动态调整误差估计方向,确保校准结果始终指向误差最小化路径。
  • 实现方法:在每次误差估计后,通过比较校准前后的动态性能指标,如杂散分量功率和信号总功率比值(SFDR),判断校准方向的正确性。若方向错误,动态调整校准参数。
  • 实际效果:与传统算法相比,纠错算法对宽带信号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使校准后的系统性能显著提升。
  1. 带参考通道的时间误差校准算法设计
    为提升高精度TI-ADC校准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带参考通道的时间误差校准算法。在TI-ADC系统中引入参考通道,通过变步长LMS算法动态优化时间误差。
  • 核心思想:利用参考通道对时间误差进行全局参考,避免因单通道数据波动而导致的误差积累。
  • 变步长LMS算法:在算法迭代过程中,根据误差变化幅度动态调整步长大小,使校准过程快速收敛,同时保持较高的校准精度。
  • 实验验证:针对理想ENOB分别为8 Bits、12 Bits和20 Bits的TI-ADC进行FPGA验证,校准后的ENOB分别提升至7.81 Bits、11.80 Bits和19.54 Bits。

时间误差估计与补偿算法的优化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与其导数正交性的时间误差估计算法,并对传统的基于Taylor展开的时间误差补偿算法进行了改进。

  1. 时间误差估计算法
    利用输入信号在理想情况下与其一阶导数正交的特点,构建误差估计模型。在实际采样数据中,通过最小化信号与其导数的相关性来实现误差估计。
  • 优点:该算法能够避免复杂的频域转换操作,直接在时域内完成时间误差的精确估计。
  1. 改进的时间误差补偿算法
    传统时间误差补偿算法基于Taylor展开的低阶近似,精度受限于展开项数。本文对其进行了改进:
  • 在补偿模型中引入高阶项修正误差,提升补偿精度;

  • 结合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自适应调整补偿参数,使算法适应不同信号条件。

  • 实验结果: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在宽带信号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补偿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升显著。

多平台验证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在MATLAB/Simulink、Modelsim和FPGA开发平台上进行了多平台验证。

  1. MATLAB/Simulink仿真
  • 在MATLAB中搭建TI-ADC系统模型,输入多种宽带信号进行校准仿真。
  • 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在宽频带范围内有效校准时间误差,提升系统的信噪比和ENOB。
  1. Modelsim仿真
  • 在Modelsim中进行硬件级仿真,验证校准算法的逻辑实现和资源消耗。
  • 结果显示,改进的校准算法硬件资源需求较低,适用于低功耗设计。
  1. FPGA验证
  • 在FPGA开发板上实现完整的TI-ADC校准系统,验证实际硬件环境下的校准效果。
  • 对于理想ENOB分别为8 Bits、12 Bits和20 Bits的TI-ADC,校准后的实际ENOB显著提升,证明了算法的工程适用性。
% 时间误差校准主函数
clc; clear;
% 参数初始化
numChannels = 4; % 子ADC数量
samplingRate = 1e9; % 采样率
inputSignal = generateSignal(samplingRate); % 生成输入信号
% 时间误差估计
timeErrors = estimateTimeErrors(inputSignal, numChannels);
% 时间误差补偿
compensatedSignal = compensateTimeErrors(inputSignal, timeErrors);
% 性能评估
[snrBefore, enobBefore] = evaluatePerformance(inputSignal);
[snrAfter, enobAfter] = evaluatePerformance(compensatedSignal);
fprintf('校准前SNR: %.2f dB, ENOB: %.2f Bits\n', snrBefore, enobBefore);
fprintf('校准后SNR: %.2f dB, ENOB: %.2f Bits\n', snrAfter, enobAfter);
% 时间误差估计算法
function errors = estimateTimeErrors(signal, numChannels)
    % 实现基于正交性的时间误差估计
    errors = zeros(1, numChannels);
    for i = 1:numChannels
        % ... 误差估计逻辑
    end
end
% 时间误差补偿算法
function output = compensateTimeErrors(signal, errors)
    % 实现改进的时间误差补偿
    output = signal;
    for i = 1:length(errors)
        % ... 补偿逻辑
    end
end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