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创制型”人才培养探索:《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创制型”人才培养探索:《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之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faa.com.cn/de/2024/1130/c153a4223/page.htm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和中华职业学校通过构建数字虚拟人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改革等措施,培养“创制兼具型”人才。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能力训练环境,也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两校紧跟行业趋势,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将《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纳入核心课程体系。本课程是一门校企深度合作开发的课程,贯穿课程的原创项目“数字虚拟人木夏”引入行业先进的数字虚拟人核心技术,对标真实的工作职业能力要求,实现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工作流程与学习流程、职业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对接。通过建立线上课程,依托混合教学模式,扩大受益面,辐射到更多学生。2023年,依托本课程打造的原创虚拟人“木夏”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GC数字人论坛的数智金人奖。


图一 数字虚拟人木夏宣传海报


图二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GC数字人论坛活动现场


图三 数字虚拟人“木夏”获得数智金人奖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AIGC数字人高峰论坛上,数字虚拟人实验室负责人向曼副教授发表了一场题为“创新教育模式:为数字虚拟人技术的人才培养赋能”的主题演讲。此次论坛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数字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此次分享则为数字虚拟人技术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图四 数字虚拟人实验室负责人向曼副教授分享与交流

以数字虚拟人技术为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伴随科技新技术、市场新需求,影视动画专业于2019年成立了“数字虚拟人”研发工作室,以数字虚拟人技术为载体,贯彻“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校企合作伙伴从传统层面的“内容服务型”企业转变为“研发应用型”企业为主,研发型企业占比80%,同时建设以研发为主,制作为辅的工作室培养模式,打造产业化平台,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能力训练环境。

为更好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工作室依托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先后与上海青曈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昱星文化传媒、上海波克科技集团、上海今日动画影视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积极研发“木夏”数字虚拟人。以培养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原创开发能力相融合的“创制兼具型”人才为目标,贯穿“动作捕捉”、“虚拟现实”、“虚拟引擎”等新技术。


图五 数字虚拟人课程体系

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确定课程结构体系

“数字虚拟人”的教学研一体化模式,与传统的课程导向机制不同,秉承的是成果导向机制,也称为反向设计,即根据数字虚拟人最终要实现的成果目标确定课程结构体系。工作室把数字虚拟人“木夏”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通过13门课程进行教学,每一阶段在一个学期完成,每个学期都设置有相应的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教学目标为虚拟人数字资产的完成,所对应的课程包含《原画设计》《三维造型设计与制作》《数字灯光渲染》《三维绑定制作》;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为虚拟人的动画开发,对应的课程为《三维动画制作》《动作捕捉》《动画表演》;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为虚拟人在引擎中的高级应用,对应的课程为《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制作》,这一阶段是技术难度最大的部分,需要运用光学动作捕捉技术进行实时动作的采集和处理,通过引擎和直播技术实现与线下观众的实时互动。


图六 《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制作》在线开放课程

以企业导师为主导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完成教学研一体化活动的关键是教师团队。专业建立了以“协会+”为核心的“校行企联”的产业师资团队,其产业教师均为行业协会里龙头骨干企业中的产业大师,也是行业中新工艺、新技术中的资深专家,同时拥有多项软件技术及专利发明,作为支撑专业教学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产教的深度融合。

校企共建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课程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的收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考核方案制订等等,各项建设指标的完成需要企业导师全程参与。企业导师团除了要从宏观上进行课程总体设计,还需要制订具有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专职教师团和企业教师团也需要根据课程调研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修订课程标准,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因此,课程建设工作始终是动态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图七 向曼副教授向25所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代表、多家企业代表介绍课程孵化成果

《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将继续秉承“创作、制作、运作”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积极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数字虚拟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