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中国癌症中心发布恶性肿瘤流行数据,年新发482万,死亡257万
重磅 | 中国癌症中心发布恶性肿瘤流行数据,年新发482万,死亡257万
2024年3月,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在《中华肿瘤杂志》发布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这篇论文报告了我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的性别、城乡差异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癌谱的分布情况,为肿瘤防控策略制定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报告指出,中国癌症发病形势既与发达国家相似,同时也有我国独有的患病特征。肿瘤防控任务艰巨。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估计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达482.47万例,其中男性253.39万例,女性229.08万例。中标发病率为208.58/10万,男性高于女性(212.67/10万 vs. 208.08/10万)。
死亡病例达257.42万例,其中男性162.93万例,女性94.49万例。中标死亡率为97.08/10万,男性高于女性(127.70/10万 vs. 68.67/10万)。
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位居首位,2022年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73.33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肺癌超过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大常见癌种。肺癌中标死亡率男女比(2.66)高于中标发病率男女比(1.69),男性肺癌患者的生存较女性更差。
发病下降的肿瘤类型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与2016年相比,结直肠癌从男性发病第4位上升至第2位,前列腺癌保持在男性发病第6位。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城乡差异
城市地区新发病例290.39万,中标发病率212.95/10万;死亡病例140.06万,中标死亡率92.37/10万。发病前5位: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
农村地区新发病例192.08万,中标发病率199.65/10万;死亡病例117.34万,中标死亡率103.97/10万。发病前5位: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
死亡发病比:城市0.48,农村0.61,农村地区恶性肿瘤生存较差。除口腔癌外,其他主要癌种的死亡发病比均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
中国各省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食管癌、子宫颈癌发病顺位相对靠后,而甲状腺癌排位靠前。鼻咽癌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发病相对较低,但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居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子宫颈癌在山西省、湖南省、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居前6位,鼻咽癌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居前6位,消化道肿瘤在大多数地区居死亡前5位。
肿瘤早筛技术进展
ctDNA筛查
ctDNA即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指的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的DNA,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其来源有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
ctDNA检测是指从血液中捕捉游离的肿瘤核酸,对肿瘤的标记物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传统肿瘤治疗中,医生通过手术或穿刺针取出肿瘤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切片并进行遗传学分析,做出诊断并指导治疗。这种方法具有侵入性和一定风险,而且比较昂贵。此外,对于肿瘤演化产生异质性和抗药性,以及转移期患者体内存在多个肿瘤病灶,单次原位活检存在很大局限。ctDNA检测通过无创的方式,让病人摆脱传统组织活检的痛苦,实时多次获取肿瘤基因组信息,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在肿瘤早期诊断、术后判断、靶向药物的选择、动态耐药检测等多方面应用。
肿瘤早期DNA甲基化检测
癌细胞与健康细胞在DNA甲基化方面存在不同。DNA甲基化检测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对肿瘤细胞DNA甲基化程度进行测定。在恶性肿瘤的发展中,甲基化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肿瘤细胞内全基因组的低甲基化程度与疾病进展、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可以从大量健康的、尚未出现症状的目标人群中,筛选出极少数肿瘤高危群体,及早发现肿瘤,降低发病风险,尤其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发展周期足够长的癌种,比如结直肠癌、宫颈癌、肺癌等。
全癌是基于全癌标志物开发的血浆ctDNA甲基化检测产品,最少需要10mL静脉血,便可有效捕捉和放大血液ctDNA中标志物的甲基化信号,从而实现肿瘤的精准检测和早期筛查。一次检测,25种高发肿瘤全覆盖。
DNA甲基化检测的意义包括:
- 可以用于解释基因的肿瘤特异性表达偏差。
- 发现生物标记物帮助检测肿瘤,如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或者不适合肠镜/膀胱镜检查的高风险人群,便于发现早期肿瘤。
- 预测肿瘤病人的预后,为肿瘤病人制定治疗计划,可以对患者制定更加科学优化的治疗方案。
- 及时反映是否有癌及患癌趋势;全程监控癌症发生发展的实时状态;早期检出癌症,早干预、早发现。
应对癌症高发的唯一出路: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大量证据表明,早期肿瘤的长期生存率远高于中晚期,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肿瘤并进行治疗,就能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本文仅作医学知识普及,并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涉及内容仅用于探究生物医药前沿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