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好看但要慎用 德城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字体侵权案
字体好看但要慎用 德城区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字体侵权案
近日,一起涉企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将“尽职尽责为民解忧 秉公执法公正高效”的锦旗和感谢信送到了德城区人民法院杨爱华法官团队,表达了对法院、法官公平高效为民办案的由衷认可和感谢。
案情简介
该案系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原告北京某字体设计公司起诉被告德州某公司未经其许可,擅自在其电商产品展示的商业宣传中使用了其享有著作权的字体,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调解经过
在诉前调解阶段,承办法官了解到原告共计公证保全了15款字体,本案涉及其中一款字体,对于其它已经保全的字体,原告提出可一并调解,但前提被告必须购买其字体的版权,期限为五年或长期;如果不同意购买,那调解金额要翻倍。很明显,原告有借维权推销其字体之意。而被告表示愿意出高额赔偿,只希望尽快诉前化解纠纷。
面对这种情况,承办法官中止了调解,通过查阅卷宗和司法查询发现,原告将不同字体进行登记后,近年在全国范围内提起大量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本着公平、公正、实质化解纠纷的原则,承办法官向原告发出了《知识产权批量维权关联案件信息披露通知书》,要求其限期向法院如实、全面披露关联案件情况。
调解结果
在了解原告在全国范围内关联案件数量以及权利人获得赔偿总额的基础上,承办法官本着赔偿总额不应高于权利人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利的原则,向权利人释法明理,并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背对背调解工作。最终,原告认同了法院的办案原则,撤回本案的起诉。被告也认识到自身的侵权行为,当即删除了涉案产品宣传页面,后续新开发的产品会与原告协商以合理价格签订《字体使用协议》。就此,本案息诉结案,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法官释法
字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在短视频、电商产品展示商业宣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保护字体版权,有助于营造社会创新氛围,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字体开发公司通过批量诉讼维权,客观上存在过度挤压司法资源、诱发侵权案件货币化及市场秩序的消极问题,不利于汉字字体的创新与发展。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应以实质正义为依归,树立“权利行使有边界”的鲜明导向,立足依法保护、全盘考量、合理平衡、诚信诉讼的原则划分知识产权保护边界。
德城区法院始终紧跟新时代司法理念,立足审判职能,将批量维权案件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拓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推动营造规范有序、守法诚信的营商环境。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