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的实习报告【汇集2篇】
工地的实习报告【汇集2篇】
在工地实习期间,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安全规范、施工流程及团队协作,还提升了实践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以下是两篇来自网友整理分享的工地实习报告,供您学习参考。
工地的实习报告 篇1
今年暑假我们班级很多同学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学校,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前几天我们班级留下的同学集体来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现场实习,令我们大开眼界,长了很多的见识。随着时间的不断的推移,我们队工地的各种情况逐渐有了更为熟悉的了解,我们在结束实习后,久久不能够平静!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西柞高速公路、永咸高速公路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们对高速公路的路基处理、沥青路面的施工、公路的设计、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
三、实习地点
西柞高速公路、永咸高速公路的部分施工工地
西安至柞水高速公路起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曲江互通式立交,止于柞水县九里湾,路线全长公里。
永寿至咸阳公路是国家规划的西部大通道银川至武汉高速公路在陕西省境内的重要公路,也是陕西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12条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之一。本项目是在建的凤翔路口至永寿高速公路向东延伸段,已建成的西安至咸阳高速公路向西延伸段,途经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四、实习内容
路基部分
路基的实习主要在永咸高速公路的部分施工工地包括了地基处理、路堤、桥涵等内容。
1.路基处理
该公路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处理办法就是换填土法。就是将上面80公分路床范围内的多余的土全部挖掉,然后分层回填上50公分的素土,上面是沙粒。但是这种情况很不好的一点就是沙粒遇到水之后,水还会下渗到路基的黄土上,破坏了了其稳定性。于是对原设计进行了变更,就是将原来80公分的土挖掉,先进行全段碾压,碾压后回填上40cm素土,再上面40cm5%的石灰土,然后在两侧设计盲沟。
对于湿陷性黄土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冲击碾压,二是强夯法。对比二者机能后,该公路全部强夯处理。处理方法工序是:首先进行清表;然后就是按照设计要求打网格,进行土方调配设计;最后确定机械的夯实机能(120吨米,60吨米)。
另外,对结构物的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对结构物会有很大的影响,处理方法就是先把基坑开挖,然后用大吨级机械进行强夯,保证结构物安全。
对于路堤的处理,用碾压夯实法。其机理是:土是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分和气体所占据。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方法是先原地面进行碾压,用环刀法测定密实度;再进行分层填土碾压,用灌沙法测密实度。压实是意:在机具类型、土层厚度及行程遍数已经选定的条件下,压实操作时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超高公路等需要时,则宜先低后高)。压实时,相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应辅以人力或小型机具夯实。压实全过程中,经常检查含水量和密实度,以达到符合规定压实度的要求。
土方施工的工序是:粗平——放样——打灰线——精平——测压实度。
碾压机械采用羊足碾压实。
2.桥涵
高速公路由于等级高,全线封闭、立交,加上跨河谷等,所以桥梁甚多。我们实习的主要包括咸阳机场高架桥和双星沟大桥两段。
这段咸阳机场高架桥全长980米全部采用预应力组合箱梁和现浇梁,单梁跨度为25米,采用张拉工艺,在梁内布置预应力钢角线,减小形变增加承载力。
双星沟大桥是一个285米t型钢构桥,其上部工艺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现在两桥墩做到38米左右,设计高度为米,下面桩基深达75米。墩身采用的是箱型薄壁墩,上部3米为合拢段,将两墩硬性的连接在一起,增加起整体效果。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浇筑中有散热设计。
路面部分
路面的`实习主要集中在西柞高速公路的工地(沥青路面)。这条高速路采用了厂拌法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工艺。其路面由面层、基层、底基层组成。面层分:上面层5cm、中面层7cm、下面层10cm。其材料有改性沥青、粗细集料等。基层为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二灰稳定土。
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的上面层、中面层及下面层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种类应根据具体条件和技术规范合理选用。应满足耐久性、抗车辙、抗裂、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能等多方面要求,同时还需考虑施工机械、工程造价等实际情况。
工地的实习报告 篇3
大学生实习报告(绘图员实习时间201年XX月1日—201年XX月1日
实习生姓名陈实习岗位绘图员
实习单位XX市艾奕康咨询有限公司
现场指导人吴
实习内容
道路改扩建
道路改扩建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我国道路建设的重点,目前国内对于道路的改扩建工程设计还在实践完善中,暂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规范,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国外美,英,德,日,韩等道路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的先进经验。道路改扩建工程的定义: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提高道路的等级和抵抗荷载的强度而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分为道路几何线形和结构的改扩建工程,一般需要对原有路基路面进行加宽,及对道路平纵线形进行改善或改线;或需要对原有结构层进行补强或废弃原有结构层进行改建。
道路改扩建工程按其工作性质说属于道路养护管理的范畴,但与常规的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还是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养护工程的依据就是道路的原始设计标准与设计服务水平;道路改扩建的目的在于提高原有道路的技术等级,属于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善提高的范畴,其原则应符合高于原道路等级的标准进行。注意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看,养护中的大修工程与改扩建工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他们的区别也是相对的。由于道路的改扩建工程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建设工程,不可避免地与原有道路条发生种种联系,因此与新建道路相比还是有以下特点:
1与原有道路条和基础密切相关,所谓相关指施工组织管理等
2需要考虑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需进行工程交通组织设计,并作出最合理的交通组织安排。
需要考虑原有道路的利用价值(按实践经验分析一般道路改扩建工程对原有道路的利用率大约为60%-70%)。
所以改扩建工程对于新建道路说各方面的难度会更多改扩建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要以现有道路的几何线形为基础,遵照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的道路资,而不应追求高指标,对一些次要的指标宜放松控制(见路线指标运用总表),利用原有路段时经论证局部路段可维持原设计标准,改线路段则应按新建道路标准执行,所以在决定道路改扩建方案时,应结合各路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地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对所有的超标设计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加以论证并备有论证说明。
道路改扩建工程平面设计:是在既有的路线的前提下进行的,其大的设计原则是在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利用原有道路,以减少征地和路基土方工程量。对原有道路沿线地质状况进行充分调查,以决定改扩建工程的拓展方式;对平纵组合不当的路段设计调整,平面线形的布设对道路改扩建说尤为重要。在具体实施时,要做到统筹兼顾,必要时改变平面线形走向或废弃部分道路,以获得教完美的效果,另外在平面线形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建筑,规划等情况。
对旧路平面线形的改善,当增加工程量不大,而又能显著提高旧路标准时,则应以提高为主,当增加工程量过多,而又对提高旧路线形标准不显著时,则以利用为主。
另外在改扩建道路的选线上,应避免两种极端的做法:其一是不对旧路线形进行综合分析,照搬工程技术标准,只要是不满足改扩建等级要求的就进行改善,其结果是付出不必要的经济代价。其二是不想增加改扩建道路的工程造价,完全采用旧路,而不管技术上是否可行。
综上所述,在具体决定被改扩建道路的取舍时,应兼顾改扩建工程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问题:
1改扩建道路总体上应能够满足等级道路的技术标准要求,条允许时,其曲线半径应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当条受限制时,应设法满足“极限最小半径”
2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减少征占耕地和拆迁建筑物的数量,在基本满足行驶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旧路
应与道路沿线的村镇和农田,水利规划结合起
4应考虑道路在本地区路网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对占据重要地位和今后仍可能提高等级的道路,应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否则,可取低值
道路改扩建工程纵断面设计,就是要处理好纵断面上两条线的关系:一条是原有道路设计线,另一条是道路改扩建设计线(依据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指标进行)。改建道路纵段面调整对道路的视距,行车,街道排水影响较大,同时也是改扩建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平纵横相辅相成,如在不显著增加工程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标准,但也不能过分强调纵坡平缓,线形顺直,在纵坡设计中采用大填大挖割线设计,而使原有较好的路基遭到破坏。
实习体会
为了保证新路面的正常使用,应将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或基层破碎掉并重碾压实,压实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要降低4-8。道路改建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地理环境与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