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临床输液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临床输液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79108623.html

输液反应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详细介绍了输液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方法,包括输液反应的定义、分类、常见类型及特点、观察要点与方法、处理原则及措施,以及预防措施与护理建议。对于医护人员和相关从业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输液反应概述

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因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液体温度过低或过高、输液速度过快或过量等因素引起的人体反应。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包括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药物反应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输液反应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输液器具污染、药液保存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患者个体差异等。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热原反应表现为输液后0.5~1小时内出现寒战、高热、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者甚至休克。过敏反应则可能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输液史、药物过敏史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进行诊断。

常见输液反应类型及特点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指因致热源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导致体温升高的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等不适。产生原因主要是输液过程中输入的致热源,如药物、输液器具污染或灭菌不彻底等。处理措施包括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和药物,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过敏体质及输入的某些药物或物质有关。处理措施包括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静脉炎

静脉炎的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条索状硬结,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引发因素包括化学性刺激、机械性损伤、高渗性药物等。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和输液材料,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在受损血管处输液,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停止输液并抬高患肢,局部外敷药物。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紫绀、昏迷甚至死亡。发生原因主要是输液过程中未能及时排尽空气,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导致空气进入血管。急救措施包括立即停止输液,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头低脚高,以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口,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穿刺排气。

输液反应观察要点与方法

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输液速度快或量大者,更应加强监测。

局部症状观察与评估

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渗出、硬结等。静脉炎的发生可能与输入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有关,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条索状硬结等。同时,还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全身症状观察与评估

对于发热反应,应区分是药物热、感染还是其他原因所致。对于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应立即停药并紧急处理。循环负荷过重的表现为输液速度过快或过量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水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指标关注

输液过程中应关注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避免出现低钾血症、低钙血症、酸中毒等。对于长期输液或输注有肝肾毒性的药物,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输液反应处理原则及措施

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生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症状加剧。同时,立即向医生报告患者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

保留相关证据

保留输液器具、剩余药液等,以备后续调查和分析。

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对于过敏反应,应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地塞米松等,以缓解过敏症状。对于发热、头痛等症状,可给予退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尼可刹米等。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感受,调整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引起的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与护理建议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要点,包括洗手、戴口罩、穿无菌衣等。在配药、穿刺等关键环节,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无菌,减少感染风险。

严格管理无菌物品

严格管理无菌物品,如针头、注射器、输液器等,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使用。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器材,如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

合理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或结晶。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合理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防止药物过量或过快引起不良反应。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建立定期巡视制度,确保及时发现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症状,以及药物反应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

患者教育与沟通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输液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及时反馈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和异常。指导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触摸或牵拉导管等不当行为。

总结反思与改进方向

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输液反应的原因和教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医护人员对输液反应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