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不应该被消除?心理咨询师:请接纳正常焦虑
焦虑不应该被消除?心理咨询师:请接纳正常焦虑
焦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情绪,它不仅帮助我们的远古祖先躲避危险,还促进了计划能力的发展。然而,当焦虑发展成为病理性焦虑时,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焦虑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区别于正常焦虑,作为心理疾病症状的焦虑,即病理性焦虑,几乎见于所有心理疾病中: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等,都存在焦虑症状。
这点容易理解。患者受困于心理疾病带来的痛苦、难受,既担忧疾病的困扰,也担忧是否能改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以病理性焦虑为核心症状的焦虑障碍(包含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等)为例,焦虑让人恐惧、不安,患者常常希望消除焦虑。
然而,焦虑无法“消除”,也不应该被“消除”——治疗要做的减轻焦虑,提高焦虑耐受度,让病理性焦虑回归正常焦虑。
让人痛苦的焦虑,为什么不能消除而要保留?
所有情绪,都因进化过程具有适应作用,而得以保存在基因中。让我们试着从进化角度,理解焦虑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价值。
假设有2个远古人类:甲和乙。
甲乐观随性,大大咧咧;乙谨小慎微,焦虑不安。平时一有风吹草动,乙立即如惊弓之鸟逃跑;甲则无所谓,该干嘛干嘛,除非看到狮子、老虎这样的野兽才逃跑。
一天,甲和乙同时在野外。忽然,树林里传出声响。乙一听到声响就吓得迅速逃跑,甲看了看,发现没什么危险,安心地走在树林中。
忽然,一只老虎从树林中钻出来,闪电般扑向甲。甲拼命逃跑,可是跑不过老虎,最终命丧虎口。
乙则逃过一劫。
焦虑让乙提前警觉,提早做出自我保护,有利生存。
焦虑不仅让人注意力警觉,还让身体运动机能处于活跃状态,快速进入战斗或逃跑,提高生存几率。
如今的焦虑症状常出现心慌气短,本质上是焦虑在人类远古祖先身上,战斗或逃跑的保命功能的遗传。
具有焦虑特质的远古祖先具有生存优势,从而焦虑特质保留在人类基因中遗传至今
大家可能会说,我们现代人生活环境安全多了,已经不需要像远古祖先那样,保留焦虑的保命功能,现在的焦虑,反而带来痛苦,为什么不能消除?
首先,焦虑是几百万年的遗传本能,不是想消除就能消除。
其次,焦虑除了保命功能,还有其他作用。
仍然以远古人类乙为例。
乙担心风吹草动可能有野兽,开始思考如何更好保护自己。乙不停地思考、观察、尝试:制造武器;学会使用火;学习什么时候寻找食物比较安全;学习种植食物,避免外出遇到野兽;等等。
这提示了焦虑的另一个重要作用:计划。
因为焦虑不安、恐惧担忧让人难受,本能会驱使人设法平静下来,就像渴了要喝水一样。
设法平复焦虑,促进人类发展出应对未来可能的危险情形的计划能力——提早准备,以防万一。
计划能力的发展,让人类的大脑得到极大发育,生存适应能力也得到质的飞跃:提前储备粮食,应对寒冷少食的冬天;提前布置陷阱,捕食猎物;制造武器,更好保护自己;等等。
可以说,人类能够进化为万物之灵,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焦虑催生的计划能力功不可没。
计划能力对现代人,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
焦虑促进计划能力的产生,意味着焦虑和计划能力共用许多的生理基础。假设科技真能消除焦虑。意味着人类必不可缺的计划能力,也会极大受损,甚至消失。
了解了焦虑的进化价值,明白正常焦虑的“存在合理性”,知道我们需要正常焦虑存在,正常焦虑也就不需要消除。
但病理性焦虑,是我们要处理,也可以处理的问题。
病理性焦虑导致正常焦虑不能发挥作用,反而让我们陷入不必要的担忧中,白白浪费我们的精力,破坏我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妨碍心理功能正常发挥作用。
那么病理性焦虑有什么特点,该如何尽快走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