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可用的 4 种中成药(如何选用)
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可用的 4 种中成药(如何选用)
口腔溃疡和牙龈肿痛是常见的口腔问题,其病因复杂多样。口腔溃疡可能与免疫、精神、感染、遗传、B族维生素缺乏、局部创伤等因素相关,而牙龈肿痛则可能由口腔卫生不良、气候环境改变、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属于"口疮"、"牙痛"的范畴,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治疗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如何抓主症选用中成药
口疮(发于舌者)多属心火上炎所致,口为脾胃之上窍,也与脾胃积热相关,常治以清心泻火或泻脾胃积热;牙龈肿痛多为外感火热或胃火上攻,常治以清胃泻火、清热解毒。口疮、牙痛也有因肾阴虚,阴虚火旺所造成者,当治以滋阴泻火。
1. 口腔溃疡
(1)心火上炎型
以口疮疮面黄白,周围黏膜鲜红微肿,灼热疼痛,心烦口渴,舌红尿黄等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导赤丸
【成分】连翘、黄连、栀子(姜炒)、木通、玄参、天花粉、赤芍、大黄、黄芩、滑石。
图:栀子
【功效】清热泻火,利尿通淋。
【应用】本品清心泻火,利尿痛淋,是治疗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疮的常用方药,也可用于小便赤涩疼痛的热淋证。
【注意】
- 本品含有天花粉,不宜与含有乌头类药物同用。
- 本品含有赤芍,不可与藜芦或三七伤宁胶囊、神州跌打丸等含有藜芦的中成药同用。
- 本品不宜与附子、肉桂等温热药同用。
- 胃肠不适、便稀、腹泻者忌用。
- 孕妇慎用。
- 久病体弱、儿童及老年人慎服。
(2)阴虚火旺型
以口疮疮面灰白,周围黏膜淡红或不红,微痛,舌红口干,此愈彼起,反复发作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
【成分】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降火。
【应用】
- 本品是滋阴降火的常用方药,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口疮、牙痛。适合久服缓治。
- 本品也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其他多种病症,如潮热盗汗、耳鸣遗精等证属肾阴虚、阴虚火旺者。
【注意】
- 孕妇慎服。
- 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
-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 该药品宜空腹或饭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2. 牙龈肿痛
(1)胃火上攻型
以牙痛较剧,牙龈红肿甚或出脓渗血,口臭便秘,舌红苔黄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牛黄清胃丸
【成分】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番泻叶、黄芩、甘草、桔梗、黄柏、连翘、牵牛子(炒)、枳实(沙烫)、冰片。
图:麦冬
【功效】清胃泻火,润燥通便。
【应用】
- 本品为治疗心胃火盛,热毒蕴结所致牙龈肿痛、口疮的常用中成药。
- 病属虚火上炎者不宜服用。
【注意】本品含有辛香走窜、苦寒清热之品,有碍胎气,孕妇慎用。
(2)风热上攻型
以阵发性牙痛,牙龈红肿,遇风遇热痛增,或伴恶寒发热,舌红口干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以下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
【成分】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效】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应用】
- 本品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疏散上焦风热,适合于风热上攻所致牙龈肿痛。
- 也适用于上焦(上部)内热炽盛,症见头晕脑胀、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注意】
- 禁食辛辣物。
- 孕妇忌服。
-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 脾胃虚寒者慎用。
(3)虚火上炎型
以牙痛隐隐,牙龈微红、微肿,反复发作,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伴腰膝酸软,舌红口干等为主症者,可酌情选用知柏地黄丸(见上文)。
预防建议
口腔溃疡及牙龈肿痛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体质有关,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可降低发生率。
-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勿吃过硬食物,少吃过酸、过冷、过热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
-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 注意生活规律性和营养均衡性,养成一定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 宜多吃能清凉泻火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煎炸炙烤等易上火食物。
参考书籍
《抓主症选用中成药》
本书按老百姓能理解的主要症状(如:感冒、咳嗽、头痛、眩晕等)和老百姓熟知的常见病(如:胆囊炎、糖尿病、脂肪肝等)来分类,每小类选市面上常见中成药5~6个,以“抓主症”选药的思路编写并附图片、成分、功效及注意事项,以求图文并茂,简单明了,准确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