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和节饮酒有讲究!哪种粮食酒最养人?三类人千万要忌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和节饮酒有讲究!哪种粮食酒最养人?三类人千万要忌口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PB49NEB05561JSU.html

中和节,作为唐代官方确立的重要农事节日,其饮酒传统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中和节饮酒的千年传承与养生之道,看看哪种粮食酒最养人,以及哪些人群在饮酒时需要特别注意。

中和节,起源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由宰相李泌提议设立,旨在“顺时重农”,通过一系列仪式活动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其中,“酿宜春酒祭勾芒神”的记载,揭示了古人以特定酒品祭祀农神的传统,形成了“中和酒”与“宜春酒”两大酒类体系。前者多用谷物酿制,口感醇厚;后者则加入瓜果原料,清甜可口。

宋代文献中出现的“治聋酒”称谓,更是揭示了当时民众对节令酒养生功效的朴素认知。李在诗作中的“为乏治聋酒一瓶”的感叹,也印证了中和节酒饮兼具祭祀与保健的双重属性。到了明清时期,虽然节俗有所演变,但酒饮始终是连接人神的重要媒介,无论是江米制作的“太阳糕”还是青布囊装的“献生子”,都少不了酒的陪伴。

在众多的酒类中,粮食酒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备受人们青睐。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几种主要粮食酒的营养成分和养生特性。

表1:主要粮食酒营养成分对比

酒类
原料
主要营养成分
养生特性
糯米酒
糯米
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B族维生素、葡萄糖
温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黄酒
黍米、小麦
多酚类物质、低聚糖、矿物质
活血驱寒,改善微循环
高粱酒
高粱
支链淀粉、单宁酸
促进代谢,但酒精浓度较高
五粮酒
五种谷物
复合型氨基酸、膳食纤维
营养均衡,适口性强

从传统养生角度来看,糯米酿制的低度发酵酒最具滋养价值。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糖化酶、蛋白酶等活性物质,可以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易吸收的葡萄糖和低聚糖,特别适合春季脾胃虚弱的人群。相较于蒸馏白酒,这类发酵酒完整保留了粮食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米酒中的维生素B1含量可达0.1mg/100ml,是普通白酒的5倍以上。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粮食酒的养生价值。优质黄酒中的γ-氨基丁酸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相当于葡萄酒的1.5倍,在调节血脂方面表现突出。而五粮酒因混合多种谷物,蛋白质互补效应使其氨基酸评分(AAS)达到85分,显著高于单一谷物酒类。

三类人群的饮酒禁忌

虽然粮食酒具有诸多养生价值,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以下三类人群在饮酒时需要特别注意:

  1. 湿热体质者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体质常表现为口苦黏腻、面部油腻、大便黏滞等症状。这类人群本身就容易湿热内生,而酒性温热,易助湿生热。尤其是高酒精度的白酒,更会加重肝胆湿热,导致湿疹、痤疮等皮肤问题复发。临床观察显示,湿热体质者饮酒后湿疹、痤疮复发率增加43%。因此,建议这类人群以清热利湿的绿豆汤替代酒饮,若必须饮酒,可选寒性的竹叶青酒,且单次饮用量不超过50ml。

  1. 三高患者

三高患者,即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尿酸人群,在饮酒时也需要特别谨慎。

  • 高血压

酒精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使收缩压瞬时升高10-15mmHg。烈性酒中的醛类物质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糖尿病

每克酒精产热7kcal,与降糖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可能引发低血糖昏迷。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导致血糖波动。

  • 高尿酸

啤酒中的鸟苷酸代谢产物可使血尿酸水平提升30%,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痛风急性期应绝对禁酒。

  1.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酒精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双重伤害:一方面,它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氢离子反弥散增加5倍,导致胃黏膜损伤;另一方面,酒精还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黏膜修复能力,加重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慢性胃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即便饮用低度米酒也应遵循“温饮不过量”的原则,建议搭配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以减轻刺激。

在了解了粮食酒的养生价值和饮酒禁忌后,我们再来看看现代视角下的饮酒建议。

时间选择:遵循“申时饮酒”(下午3-5点)的传统。此时人体乙醇脱氢酶活性达峰值,代谢效率较夜间提高40%,有助于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温度控制:黄酒等酒类隔水加热至38-40℃可挥发部分甲醇,同时酯香物质释放量增加2倍,使口感更加醇厚。

配伍禁忌:避免与头孢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同服,防止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加重肝脏负担。

中和节的酒文化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在当代仍具现实意义。选择糯米酒、黄酒等传统发酵酒,既能延续节俗精髓,又可发挥养生功效。但我们也需牢记“酒为百药长,亦为万病源”的古训,根据体质特点科学饮酒。在享受美酒佳肴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让千年节俗真正服务于现代人的健康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