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口穴: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善于调理胃肠病症
条口穴: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善于调理胃肠病症
条口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ST35)穴与解溪(ST41)穴连线上。它具有祛湿温经、舒筋活络、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腹部及胃肠病症、肩背部病症以及下肢病症。
取穴和操作
精准取穴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ST35)穴与解溪(ST41)穴连线上。
犊鼻(ST35)穴的精准定位: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溪(ST41)穴的精准定位: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
犊鼻与解溪连线的中点,即为此穴。
小贴士
本穴的精准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直寸。
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是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方法,操作简便,便于记忆。
一般情况下,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
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浅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分布有腓深神经,胫前动、静脉;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胫后动脉。
治疗操作
直刺1~1.5寸。
可灸。
功效主治
功效
祛湿温经,舒筋活络,理气和中。
主治
腹部及胃肠病症,例如脘腹疼痛,痢疾,泄泻,便秘,腹胀。
肩背部病症,例如肩背痛,肩臂不得举,肩关节周围炎,多发性神经炎。
下肢病症,例如小腿冷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日常保健
条口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善于调理胃肠病症。条口穴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刺激条口穴可以改善肩背及下肢疼痛等病症。
按摩
用力按揉条口穴,有助于缓解膝关节炎、小腿肿痛、下肢痿痹以及肩周炎、肩痛等局部病症。
注意:按摩时,力度应由轻到重,操作手法应平稳,以免引起肌肉痉挛。
艾灸
用艾条灸条口穴5~20分钟,可以辅助治疗腹痛、腹胀、痢疾、腹泻、便秘等胃肠病症以及小腿冷痛、肩背痛等局部病症。
常用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周炎。
配承山,采用透刺方法,治肩周炎。
配悬钟、冲阳,治足缓难行。
配承山、承筋,治下肢腓肠肌痉挛、拘急。
延展阅读
穴位信息
国际标号:ST38
穴名释义
条,指长条;口,指出入经过的地方。本穴位于上巨虚、下巨虚之间,胫骨、腓骨的间隙中,当足尖上翘时,本穴位置的肌肉出现长条形凹陷,所以命名为条口。
古籍摘要
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十》: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孙思邈·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主胫寒不得卧,膝股肿,胻(héng)酸转筋。
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六》:足麻木,风气,足下热,不能久立,足寒膝痛,胫寒湿痹,脚痛胻肿,转筋,足缓不收。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 岗卫娟,李素云,黄幼民,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梁繁荣,王华. 针灸学[M]. 4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4] 孙国杰. 针灸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解秸萍,程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6] 郭长青. 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7] 查炜. 人体经络穴位一日一学[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本文原文来自小荷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