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时什么是善意取得,善意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
买房时什么是善意取得,善意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
在房产交易过程中,"善意取得"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关系到购房者和房主的权益。本文将详细解释什么是善意取得,以及如何判断一个交易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标准。
什么是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房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购房者)在取得该财物(房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善意的判断标准
这需要从受让人(购房者)的“善意”认定、交易价格“合理”与否和合同效力是否影响物权善意取得三方面进行衡量。
1. “善意”认定
认定原则:受让人(购房者)受让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的,应当认定受让人为善意。真实权利人主张受让人不构成善意的,应当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非“善意”的情形:
登记簿上存在有效的异议登记;
预告登记有效期内,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
登记簿上已经记载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动产权利的有关事项;
受让人知道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主体错误;
受让人知道他人已经依法享有不动产物权。
重大过失的认定:不动产交易真实权利人(房主)有证据证明不动产受让人应当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的,应当认定受让人具有重大过失。
2. 交易价格“合理”认定
“合理的价格”应当根据转让标的物的性质、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具体情况,参考转让时交易地市场价格以及交易习惯等因素综合认定。
3. 合同效力情况
无效和被撤销的合同不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实务建议
- 如果你是购房者,发生卖家纠纷时,可以检查自己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标准。如果符合,通常可以继续拥有房产。
- 如果你是房主,发现房产被共有人转卖,需要判断购买者是否为善意取得。如果是善意取得,只能向无权处分人追偿;如果不是善意取得,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