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慢性根尖周炎: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根尖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本文将从病因、症状、就医指南、治疗方法、预后、饮食护理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为您全面介绍慢性根尖周炎的相关知识。
概述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及病原刺激物,导致根尖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症性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病变类型有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本病大多为牙髓坏死继发而来或急性根尖周炎治疗不彻底造成。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的患牙可在咀嚼时有不适感或牙龈上出现窦道反复流脓而就诊。患牙往往有牙髓病史、反复肿痛史或牙髓治疗史。去除根管内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物质,并严密充填根管能有效治疗本病,经有效治疗后的根尖周组织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
病因
慢性根尖周炎最主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慢性咬合创伤、化学刺激、免疫学因素。本病的好发人群是60岁以上的人群极易既往有不当口腔治疗史的人。常见好发因素是根管填充、牙冠修复和填充不佳以及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
牙体牙髓感染此通路最常见,临床上绝大多数根尖周病都继发于牙髓病。根管内的细菌和代谢产物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引起根尖周病变。
通过牙周组织或邻牙根尖周感染直接扩展、蔓延,有严重牙周病的患牙,牙周袋深达根尖或接近根尖时,一方面,感染可进入牙髓,再通过牙髓波及到根尖周;另一方面,牙周袋的感染可直接扩展到根尖周组织。此外邻牙根尖周的感染向周围波及造成邻近牙齿的根尖周病变。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感染称血源性感染。当根尖周组织受到创伤,包括牙外伤、医源性机械损伤,或遭到物理、化学的损伤时,通过引菌作用,造成根尖周组织的血源性感染。
创伤因素
由于先天牙齿排列不齐、牙齿不均匀磨耗、充填体或修复体过高等原因,均可造成慢性的咬合创伤,不仅影响牙髓的血液循环,导致牙髓不同程度的病变。创伤性力也可直接加于根尖周组织引起病变,导致慢性根尖周炎。化学刺激
在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过程中,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如牙髓失活时所封砷剂时间过长,其作用超出根尖孔,损伤了根尖周组织,造成炎症或坏死,如根管内封入过饱和消毒剂甲醛甲酚,药物自根尖孔溢出,造成根尖周化学性炎症。年轻恒牙根尖孔粗大或乳牙根尖被吸收,如果行牙髓塑化治疗均可使塑化液流失到根尖周组织,造成化学性根尖周炎。慢性咬合伤
根管内的抗原物质,包括细菌及其毒素、感染变性的牙髓组织、牙髓治疗药物中的半抗原物质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的抗原等,通过根尖孔进入根尖周组织,引起局部或机体的免疫反应。由于根尖周组织被牙槽骨包围,有一道硬组织屏障,抗原可以在此处长期停留,又由于咀嚼压力可使少量抗原进入到淋巴或血循环中,激发抗体形成,也使局部淋巴结产生淋巴细胞。因此目前认为,慢性根尖周炎是机体对根管系统抗原的免疫病理反应性疾病,根尖周病变是病理性免疫反应的结果。
诱发因素
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提前、过量、不规律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使内源性菌群失调,也会增加外界病原体耐药性,造成不易治疗的双重感染。根管填充、牙冠修复和填充不佳
如果填充物填充不感合,那么病原体容易侵入间隙引起感染。如果过度充填则易磨损填充物及邻近组织,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微小伤口或溃疡,易引起感染。
流行病学
本病尚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好发人群
- 体质较弱的人群或者免疫力较差的人群,此类人对于外来病菌入侵的防御力较差,牙龈周围较易发生感染。
- 既往有口腔病史的人群,此类人牙齿牙龈都较脆弱,若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容易感染病菌,诱发本病。
症状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多主诉咀嚼不适、咬合无力,有的患压可出现牙龈脓肿或窦道,根尖囊肿以及牙齿变色、失去光泽等,本病主要的并发症是海绵窦血栓。
典型症状
反复疼痛
反复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主诉,多表现为钝痛或阵发疼痛。咀嚼不适
患牙咀嚼无力,病人自觉不能用力咬物,如用力咬物会出现不适感,甚至疼痛。牙龈脓肿或瘘管
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者,可查及位于患牙根尖部的唇、颊侧牙龈表面的窦管开口,也有开口于患牙活侧牙龈者,偶尔还可见有开口位于远离患牙根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牙龈“起包”,也是大多数病人就诊的原因。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囊肿可由豌豆大到鸡蛋大,小囊肿在牙龈表面大多无异常表现,较大的囊肿,可在患牙根尖部牙龈处呈半球状隆起,不红,扪时有乒乓感,富有强性。囊肿过分增大时,因周围骨质吸收并压迫邻牙,可造成邻牙移位或使邻牙牙根吸收。牙冠变色
慢性根尖周炎多数牙齿牙冠颜色变暗,失去光泽,更有甚者牙齿颜色呈现黄褐色,甚至黑褐色。
并发症
- 海绵窦血栓
是由于口腔炎症存在感染病灶,脓毒栓子通过静脉血流进入海绵窦引起了海绵窦血栓。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呕吐、寒战等败血症表现以及视力下降、眼眶疼痛、眼睑水肿、眼球突出等眼部症状。主要危害是极易引发脑膜炎,癫痫发作、颅内压升高。
就医
若患者出现牙齿疼痛不适,咀嚼不舒服,牙齿咬合无力,或牙龈有窦道出现肿胀流脓,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口腔科就诊,通过囊液涂片镜检、X线、牙髓活力测验等检查辅助确诊。本病还需要与根旁囊肿、颌骨囊肿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当患者在发病前有牙齿反复疼痛,牙色无光泽甚至牙根部牙龈有肿胀时,应该及时就诊。
- 当患者牙齿出现咀嚼无力,咬合无力,影响食欲时,应该及时检查口腔情况。
- 当患者牙齿根尖部牙龈出现窦道,甚至挤压窦道有脓液流出,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有无自发痛史、有无冷热刺激痛?
- 有无放射性痛?
- 这样疼痛有多久了?
- 之前有无牙龈相关病史?
- 是否经受过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囊液涂片镜检
囊液呈浅褐色,清澈透明,在光照下可见囊液内有小亮片闪闪发光。显微镜下见许多菱形或长方形的胆固醇结晶。望诊
患牙可见牙冠变色,失去光泽。可有牙龈的窦道,深龋洞或充填体及其他硬组织疾患。探诊
深龋洞内探诊无反应,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叩诊
无明显异常或有不适感,一般无明显松动。X线摄片检查
患牙根尖区可见透射影像。
诊断标准
诊断慢性根尖周炎可根据有反复疼痛、肿胀的病史,牙体变色、牙髓失去活力或反应极其迟钝,或已出现窦道或局部无痛膨隆等临床表现。诊断的关键是依据X线片上所显示的根尖周骨密度减低影像。因此,临床上比较容易作出诊断。但是要辨别属于何种类型则较困难,从X线片所显示根尖透射区影像的特点可以作为鉴别的参考。
鉴别诊断
根旁囊肿
根旁囊肿主要是牙龈不适,黏膜上有以肿块,疼痛,X线片示在患牙根旁的牙槽骨内有圆形X线透射区,周围有白线包绕,但患牙牙髓活力测验反应正常,而本病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这是本病与根旁囊肿的主要鉴别点。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是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囊肿附近的牙齿活力正常,X射线显示牙齿根尖牙周膜连续完整。而本病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根尖牙周膜消失。
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疼痛,治愈根尖周病,修复缺损,保存患牙,恢复功能。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根管治疗术、根尖切除术和牙髓塑化疗法。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有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康复新液、克拉霉素等。本病的治疗周期在两周左右,是短期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治疗周期一般在两周左右。
药物治疗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属于光谱抗生素,是口腔科内常用的消炎药物。此药是由四环素合成,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改善患者的病情。康复新液
康复新液对细胞、体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免疫,能够结合自由基对受损组织进行修复,抑制肉芽组织增生,使黏膜得到修复。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避免炎性因子的再次侵袭,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入体内后在龈沟液、唾液和牙龈中分布浓度较高。不仅对牙周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明显降低机体内各种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力,非常有利于慢性牙周炎的治疗。
手术治疗
根管治疗术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根管治疗是利用机械和化学方法彻底消除髓腔中的感染物质,经过严格的根管消毒,再用根管充填剂严密封闭根管。达到防止根尖周再感染、促进根尖病变修复的目的。但因受到根管形态变异、器械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有的病例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根尖病变范围大的病例,还需进行根尖手术,甚至拔除患牙。根尖切除术
当根管治疗术后根尖周病变久不愈合时,则施行根尖切除术或尖周刮治术,即切除患牙的根尖,并刮除尖周的病变组织。拔牙患牙缺损较大不能修复者,可予拔除。牙髓塑化疗法
根管塑化治疗中,目前广泛使用FR酚醒树脂塑化液,主要成分是甲醛和间苯二酚。该塑化剂在聚合成胶冻状之前,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聚合过程中又具有塑化性,塑化病变组织,塑化后体积稳定,从而达到消除感染,封闭侧辅根管及根尖孔的作用。
预后
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内应该遵循医嘱积极复诊,检查牙齿牙龈的状态。
能否治愈
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治愈,但是不排除复发的可能性。
能活多久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慢性根尖周炎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内应该遵循医嘱积极复诊,检查牙齿牙龈的状态,做X线检查,以便掌握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食物即可。
护理
慢性根尖周炎的护理上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进食后刷牙,勤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患者应掌握正确的咀嚼锻炼方法,在日常食物的选择上应减少硬质食物、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定期到口腔科接受正规检查。在治疗期间要关注牙龈炎症、红肿、出血等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经过根管治疗后不要咀嚼过硬的食物。
日常护理
-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早晚或进食后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留在口里和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 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时间要够3分钟。
- 在日常食物的选择上应减少硬质食物、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改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定期到口腔科接受正规检查。
病情监测
治疗期间观察牙龈炎症、红肿、出血等症状的变化情况,是否有好转。
特殊注意事项
- 经过根管治疗的牙齿比较脆弱,在咀嚼过硬食物时,容易造成牙齿折裂,这是易伴发的高危情况。因此,应尽量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加用全冠保护。
- 药物使用方面上,要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内,保证药物充满牙周袋。使药物停留口腔1小时,在这1小时内要严禁饮食、饮水以及康复新液口含,每三天要换药一次。
预防
慢性根尖周炎的预防包括日常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刷牙漱口。若有牙体疾病尽早到正规医院治疗。此外要重视早期筛查,6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不注重口腔卫生者,若出现口腔不适或咀嚼无力,要尽早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筛查
本病高危人群,即60岁以上老人或者不注重口腔卫生者,应及时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措施
-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早晚或进食后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留在口里和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 若有深龋洞或充填物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病,要及时使用消炎药,防止根尖周组织周围感染出现炎症反应。
- 若有口腔疾病,一定要及时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
参考文献
[1]李晔.口腔科实用诊疗技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82.
[2]董青.实用口腔科疾病诊治重点[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135.
[3]孟庆飞.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治要点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57.
[4]王旭霞,杨征.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口腔科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16.138.
[5]李欣.当代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2016.163.
[6]高小普,邓舒文.康复新液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115-116.
[7]白军令,邵元霞.根管充填联合塑化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02):182-183.
[8]周菁.针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综合护理对其病情变化和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