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相机防抖技术-机身防抖和电子防抖
科研相机防抖技术-机身防抖和电子防抖
在摄影领域,防抖技术是提升拍摄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无论是专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都希望在手持拍摄时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画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两种主流的相机防抖技术:机身防抖和电子防抖,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机身防抖
防抖镜头昂贵的价格催生了机身防抖技术。机身防抖(即影像传感器防抖)最早由Konica Minolta提出,后来Sony收购了Konica Minolta的相机业务后将其发扬光大并应用于自家的数码单反/无反相机中。影像传感器防抖和镜头防抖在原理和结构上是近似的,只是防抖镜头中动作对象是补偿镜片而在影像传感器防抖中动作对象是影像传感器。其原理是将影像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可动的运动平台上,根据机身运动感应器反馈的运动信号计算出相应的补偿量,驱动运动平台沿轴向或面向移动进而补偿抖动偏差。目前Ricoh,Pentax,Olympus也拥有了此类技术。
机身防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Pentax开发的SR(Original Shake Reduction)原始震动减少技术,如图2所示。安装有影像传感器的影像传感器安装板被夹在两块设有电磁驱动机构的磁力板中间,影像传感器安装板能够被电磁力快速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内快速移动。Pentax的SR防抖效果相当于2.5~4级的快门速度差。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要关闭SR功能。
电子防抖
有些便携式数码相机其机身内并无搭载硬件防抖机构,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抖动图像,其实际应用了电子防抖技术,这种防抖技术据说可以让快门速度提高1.5~2档。电子防抖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抖动图像进行后期优化从而尽可能地还原出原始清晰图像。另一种是逆向运算法,通过相机内置的运动感应器侦测出相机震动的方向,针对影像传感器的一部分面积进行分析并且通过逆向运算将模糊图像去掉。然而电子防抖在使用上有时反而会使噪点增多或者修图痕迹太过而不能起到真正的防抖作用,究其根本是因为它是对抖动图像的后期补偿,治标不治本,对原始图像的画质有较大影响,而且其防抖效果主要取决于算法的优化程度,算法复杂度较高。电子防抖因其硬件开销小不增加成本,主要应用于消费机DC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