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纵隔解剖及常见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3271691.html

纵隔是人体胸部的重要结构,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纵隔肿瘤是胸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影像学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纵隔解剖结构、分区、层次以及常见纵隔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纵隔解剖结构

(一)纵隔的概念

  1. 概念: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2. 包括的结构:心包、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神经、胸腺、淋巴结等。

(二)纵隔的位置

  • 水平面
  • 冠状面
  • 胸腔正中偏左

(三)纵隔的境界

  • 侧界:左右纵隔胸膜
  • 前界:胸骨及两侧的肋软骨
  • 后界:脊柱胸段
  • 上界:胸廓上口
  • 下界:膈

(四)纵隔的分区

  1. 三分法:前纵隔、后纵隔、上纵隔、下纵隔
  2. 四分法:上纵隔、下纵隔、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
  3. 五分法:前上区、前下区、中上区、中下区、后区
  4. 九分法:中上前上、后上前中、中中、中下、后中、前下、后下

(五)纵隔的整体观

  1. 前面观:上为胸腺,下为心包
  2. 左侧面观:中部为肺根,前下方为心包隆凸,前方为左膈神经、左心包膈血管,后方为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左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为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等
  3. 右侧面观:中部为肺根,前下方为心包隆凸,前方为右膈神经、右心包膈血管,后方为奇静脉、食管、右迷走神经和右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上方为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弓和气管等,下方为下腔静脉

二、上纵隔

(一)层次

  1. 前层(胸腺静脉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
  2. 中层(动脉神经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
  3. 后层(管状层):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

三、下纵隔

(一)前纵隔

  1. 位置:上为胸骨角平面,下为膈,前为胸骨及两侧肋软骨,后为心包前界
  2. 内容:胸腺、脂肪结缔组织、纵隔前淋巴结

(二)中纵隔

  1. 位置:上为胸骨角平面,下为膈,前为心包前界,后为心包后界
  2. 内容: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3. 心包: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脏层)、心包腔
  4. 心包窦: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

(三)后纵隔

  1. 位置:上为胸骨角平面,下为膈,前为心包后界,后为第5-12胸椎体
  2. 内容: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内脏大神经、纵隔后淋巴结等
  3. 食管胸部
  • 分段:临床上以主动脉弓的上缘和肺下静脉的下缘为界,分为上段、中段、下段
  • 毗邻:胸上段的前方为气管、气管杈、主动脉弓及分支、左喉返神经等,胸下段的前方为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左迷走神经等,后方为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右肋间后动脉等,左侧为左锁骨下动脉、胸导管上份、主动脉弓左纵隔胸膜等,右侧为奇静脉弓、右纵隔胸膜等
  • 三个生理性狭窄
  • 血供

四、纵隔原发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诊断要点

  1. 定位
  2. 形态、边缘、密度(信号)
  3. 活动性

五、常见纵隔肿瘤

(一)胸内甲状腺肿

  1. 来源:胚胎时期在纵隔内遗存的甲状腺组织,或原为颈甲状腺瘤下坠入胸骨后间隙
  2. 临床表现:常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以女性为主,可无临床表现,也可有甲亢表现
  3.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为上纵隔增宽,与颈部相延续;CT表现为密度高、低不等,囊变、出血、钙化,因具有摄碘功能而明显强化并持续较长时间;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坏死,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呈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与坏死区无强化

(二)胸腺瘤

  1. 位置:前上纵隔
  2. 病理分型:A型、AB型、B1型、B2型、B3型、C型
  3.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边界清楚,可有囊变、钙化,增强均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肿块大,边缘不规则,脂肪间隙模糊,伴有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MRI表现为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囊变区无强化,侵袭性胸腺瘤放疗后行MRI检查TWI2上残余肿瘤呈高信号,纤维化组织呈低信号

(三)畸胎瘤

  1. 分类:囊性畸胎瘤及实性畸胎瘤
  2.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囊性畸胎瘤呈厚壁囊肿,多为良性,边缘光整,囊壁常有蛋壳样钙化,CT示其内为均一的液性密度;实性肿瘤内含脂肪成分(-25~-50HU)、钙化或骨骼(>100HU)和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侵犯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MRI表现为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肿瘤一过性显著强化常提示恶性

(四)淋巴瘤

  1. 病理分型:霍奇金(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2. 影像学表现:CT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可分散或融合存在,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胸腔积液、胸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肿块;MRI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五)神经源性肿瘤

  1. 分类:交感神经源性和周围神经源性两大类
  2. 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为脊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