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被乾隆吃成非遗的浙江小吃!这10道老底子味,绝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被乾隆吃成非遗的浙江小吃!这10道老底子味,绝了

引用
什么值得买
1.
https://post.smzdm.com/p/ardep80z/

浙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夜市,到明清时期浙江商帮的崛起,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孕育出了独特的美食传统。从西湖醋鱼到葱包桧,从雪菜大黄鱼到绍兴醉鸡,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感。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浙江十大特色小吃,品味这些流传百年的"老底子味"。

1:新昌炒年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吴国大将伍子胥为了百姓在城墙中埋下糯米砖,后来百姓在危难时刻挖出这些糯米砖充饥,从而诞生了年糕的吃法。而到了明清时期,年糕已稳稳扎根于新昌人的年节之中,过年若无此年糕,总觉缺了几分滋味。如今,新昌炒年年糕已然成为年味儿的代表之一。

新昌炒年糕独具特色,采用炒制为主要工艺,最具特色在“带汤”先炒后煮,年糕充分吸收汤汁,久煮不烂,既有米糕的醇香,又因食材搭配不同而各具风味。其色泽鲜艳,可见咸菜的乌、豆腐和笋丝的白、蛋丝的黄、青蒜的绿,令人垂涎欲滴。入口后,年糕质地细密,软糯而不失劲道

2:缙云烧饼。又称桶饼,据传,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甚至更早至轩辕黄帝时期。那时,轩辕帝在缙云山鼎湖峰架炉炼丹,饿了就把面团贴在丹炉壁上烤着吃。后来,当地百姓模仿黄帝的丹炉,用陶土制造陶炉,烧烤面团食用,这种技艺逐渐流传开来。如今,缙云烧饼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烧饼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选用上等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和酵母,揉成面团,经过发酵后,将猪肉、梅干菜等馅料包入面团中,擀成圆饼状,再放入特制的烧饼桶中用炭火烘烤。烘烤过程中,烧饼桶内的温度恰到好处,使得烧饼外皮酥脆,内里糯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

3:金华酥饼。最早见于南宋婺州浦江吴氏所著的《中馈录》酥饼以面粉、雪里蕻干菜、猪肥膘肉、芝麻、饴糖等为原料,经过和面、摘胚、包馅、擀饼、刷饴糖水、撒芝麻、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外皮金黄酥脆,内馅油而不腻,鲜咸可口,咬上一口,酥香满口,回味无穷。金华酥饼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耐存放,古时秀才赶考、今人出门旅行,都乐以此为干粮。

关于金华酥饼的诞生,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隋朝年间,程咬金躲避官府追捕时,在金华以卖烧饼为生。他将没卖完的烧饼放在炉内过夜,不料一夜烘烤后,烧饼变得油润酥脆,格外香美。从此,这种酥饼迅速流传开来,成为了金华市的特色小吃。如今,金华酥饼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口味,如火腿酥饼、甜酥饼、辣酥饼等,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4:苍南矾山肉燕温州苍南特色小吃。据说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以新鲜的猪后腿精肉为原料,经过反复捶打、擀制,成为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燕皮,再包裹上精心调制的鲜猪肉馅,形似飞燕,因而得名。

肉燕,从选材到捶打、从擀皮到包馅,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极致。特别是燕皮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用两斤多重的“燕槌”反复敲打肉块,直至其变成细腻而有韧性的肉泥,再撒入淀粉揉成面团,擀成薄片。这样的燕皮煮出来既不会烂,又脆爽可口

5:建德状元饼。其历史可追溯至乾隆年间。相传,古时有一少年,聪明睿智,家境贫寒,赴京赶考时,邻里乡亲为他送行,其中一位远房亲戚特意花了三天三夜制作了一种特别的饼。少年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与期望上路,不料途中遭遇山洪,被困多日,正是这块饼救了他的命。最终,少年高中状元,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大为感动,御赐此饼为“状元饼”

建德状元饼选料地道,工艺独特。它主要以面粉、倒笃菜、五花肉等为主要原料。倒笃菜建德地区的特色腌制品,口感鲜、嫩、香、脆。制作时,将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后擀成薄片,再包上腌制好的馅料,轻轻按压成饼状。放入平底锅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香气四溢。

6:永康肉麦饼。又称永康肉饼,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相传兵部侍郎胡则就对它情有独钟,每次回乡都要品尝。永康肉麦饼以其制作简便、配料讲究、做工精细、价廉物美、别具风味而闻名。

这饼子看着朴实无华,甚至有点“厚实而粗糙”,但咬上一口,那鲜美的汁液混合着干菜肉的香醇,瞬间在嘴里炸开,面皮的麦香裹着焦脆感,让人回味无穷。永康肉麦饼的馅料很讲究,一般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搭配霉干菜或雪菜,再加上葱花、味精、盐等调料,调制出的馅料香气扑鼻。面团的揉制也很有门道,需要揉到软中带韧,才能包得住满满的馅料,烤出酥脆的外皮。

7:龙游发糕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正宗的龙游发糕选用当地农家种植的糯米和粳米,经过数天的浸泡、漂清、磨粉后,再按一定比例拌入猪油、甜酒酿的酒水,调成糊状。接着,将拌好的原料装入铺有荷叶或箬叶的蒸笼中,文火加热发酵。待其发至满笼,出现细密针孔时,再用旺火蒸熟。蒸好的发糕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口感绝佳

关于龙游发糕的诞生,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时,龙游一户胡姓人家在制作米糕时,不慎将酒糟混入了米粉中,结果蒸出的米糕不仅更加柔软香甜,还寓意着“年年发、步步高”,于是得名“发糕”

8:嵊州小笼包。据说,小笼包的诞生与大禹治水有关。相传大禹在剡溪治水时,禹后在甑山上蒸馒头为禹提供三餐,馒头散落在山间,化为后人看到的拳头大小的“石馒头”。受此启发,人们用面粉做成了小笼包,这道美食便流传了下来。

嵊州小笼包不仅味道鲜美,其背后的文化故事更是让人倍感温暖。每一个小笼包都承载着大禹治水的传说和嵊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当你轻轻咬开薄如蝉翼的皮,一股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汤汁四溢,肉质鲜嫩,让人回味无穷。

9:黄岩红糖烤糖。产自台州黄岩区,据《嘉定赤城志》《民国黄岩县志》记载,黄岩地区种植甘蔗和加工红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而黄岩红糖烤糖的诞生,则与一个温馨的小故事有关。相传民国后期,黄岩区头陀桥(现头陀镇)的一户穷苦人家,在炒糯米做粥时,因孩子贪玩导致锅巴产生,没想到这锅巴却异常香甜酥脆,于是当地人开始称之为烤糖,并流传开来。

黄岩红糖烤糖以红糖、炒糯米为主要原料,辅以食用油、麦芽糖、花生、芝麻等配料,经过特殊工艺手工制作而成。其色泽金黄,颗粒均匀,状如蜂蛹,入口即化,香甜酥脆而不腻

10:象山米馒头。据传与南宋宋孝宗的恩师史浩有关。史浩为信奉观音的老母洪氏特制了这道供品,因洪氏嚼不动硬物,厨师巧妙地将米粉加放白药发酵,伴入白糖,蒸熟后成了馒头状,这便是米馒头的雏形。后来,史浩将米馒头带到京都临安(今杭州市)给宋孝宗品尝,从此米馒头名声大噪,成为宫廷御贡的吉利点心,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象山米馒头以大米磨成的米粉为主料,经过自然发酵,蒸制而成。其外观洁白如雪,口感软糯香甜,带着微微的酸味和淡淡的酒香,让人回味无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