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费基数的法律规定
加班费基数的法律规定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加班已成为许多职场人的常态。然而,在面对加班时,你是否清楚自己应得的加班费应该如何计算?本文将详细解析加班费基数的法律规定,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
加班费基数的法律规定
加班费基数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此约定工资标准需明确、具体,若约定不明则需进一步确定。
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确定。集体合同是企业与职工代表通过协商达成的涉及劳动报酬等事项的协议。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福利费用、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等非劳动报酬性收入。
同时,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加班工资基数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计算和支付加班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工作日加班到晚上十一点
若在工作日加班到晚上十一点,从法律角度有以下相关要点。
加班需遵循法定程序。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关于加班报酬。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即劳动者在工作日加班到晚上十一点,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部分,有权要求单位按照此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劳动者权益保障。若用人单位强制劳动者加班,或者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加班到11点加班费
根据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加班到11点的加班费计算需分情况而定:
在工作日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例如,劳动者正常每小时工资为20元,加班到11点延长了3小时工作时间,那么这3小时的加班费应为20×1.5×3 = 90元。
在休息日加班。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若加班到11点,同样按上述小时工资及加班时长计算,报酬则按200%计算。
在法定休假日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加班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按照相应工资标准及加班时长以此计算加班费。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应保留好加班的相关证据,如考勤记录、加班申请单等,以便在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加班费时,通过协商、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