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精选:诗圣笔下的绝美意境
杜甫绝句精选:诗圣笔下的绝美意境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广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杜甫的绝句诗作,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本文精选几首杜甫最具代表性的绝句,带领读者领略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大概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本诗以叙事为主,安史之乱的唐朝衰落背景下,往昔盛况与今朝衰败形成对比,含蓄地抒发诗人世事难料、人事沉浮的伤感,借景抒情,意境凋敝。“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通过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了对开元初年鼎盛的怀念。崔九作为著名伶人,多次为豪门贵族赏识,诗人有幸“几度闻”,此番光鲜经历与“落花时节”漂泊江南的际遇形成对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盛景时节,巧遇故友李龟年,旧友相逢本应该是相庆的场景,但是家国正处安史之难的乱世,彼此都流落江南,世道变迁,沧桑巨变,含蓄地流露出世事无常和境地凄惨的悲凉之感。“落花时节”也暗指唐朝正逢由盛转衰。
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59年,感受到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行,在浣花溪畔居住的时候写就的。首句“迟日江山丽”从大处着墨,描写了在初春灿烂的阳光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很有画面感。“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第二句“春风花草香”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和初绽的百花,以及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句“泥融飞燕子”,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忙碌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充满生机勃勃的画面就这样展现出来了。第四句“沙暖睡鸳鸯”,这种静态景物的描绘,让人眼前展现出一幅春日融融,日丽沙暖,一对鸳鸯卧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的画面。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首句写白羽毛的鸟飞过江面,与碧色江水一对衬,羽毛显得更白了。青色山上的红花对衬起来,花色更浓艳,仿佛像火要燃烧起来了。末二句写时光易逝,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但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回乡。这首诗是杜甫避乱入蜀后所写,既表现了乡愁,也蕴蓄着忧国的情绪。
江畔独步寻花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本诗约创作于唐上元二年(761),此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逐渐安定,但诗人也已近暮年,内心无限感慨,借赏花遣愁散闷。《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这首诗是第五首,写诗人到黄师塔前看花,描绘了一幅早春的画面,表现了桃花之美及诗人赏花、爱花的审美心理。“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诗人于阳光明媚的春日散步至黄师塔墓前,一江的碧波春水径自东流。春和景明,诗人亦想饱览这无限春光,怎奈暖风熏得人微醉,只得倚着这春风小憩片刻。“倚”字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将诗人在微微的懒倦状态下向往美好春光的情状刻画得形象生动。“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师亡无主,桃花却仍自在地开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哀愁。这里叠用“爱”字,言诗人看了浅红看深红,应接不暇,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仕途不顺,济世梦断,饱经离乱,杜甫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离乡客蜀,并在成都西郊草堂安顿下来,因此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排遣郁闷,隐藏着悲的情调。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写景小诗是杜甫的组诗作品《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第六首,全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鲜艳明快的春光图,表现了诗人欢欣愉悦的心情。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邻居人名入诗,生活情趣颇浓。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则生动呈现了繁花锦簇把枝条都压弯了的情状,“压”“低”二字用得形象准确、生动传神。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写蝴蝶飞舞,流连于花间,暗示出花的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渲染了春意闹的情趣。末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写清脆啼鸣的黄莺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恰恰”二字,极富韵律,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娇”字则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给人心理上愉快轻松的感觉。全诗视听结合,使人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