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古诗词篇|李商隐《锦瑟》
国学·古诗词篇|李商隐《锦瑟》
《锦瑟》
这首诗用第一句的头两个字做标题,实际上还是无题诗。诗中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用庄周做梦变成蝴蝶的故事;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古代蜀国国王望帝变成杜鹃每到春天就悲啼,直到嘴里流血为止的故事;沧海月明珠有泪,用海中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故事;蓝田日暖玉生烟,用蓝田出产美玉的故事。
典故好说,一查就查清了,但诗人在这首情绪哀伤的诗里,到底是在诉说什么呢?却还是叫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后人纷纷猜测,或说是写爱情,或说是悼亡,或说是自伤身世等等。但怎么说也有说不圆的地方, 这里最棘手的就是“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赏析,都难过这一关。
看来这应当是悼亡诗,妻子死时,李商隐三十九岁,正在长安做官,从其他诗里看得出来,他妻子是在长安死的,当时长安埋葬死人都是在终南山,而终南山的余脉就是蓝田山,因此他妻子必定是埋在终南山,甚至可能就是蓝田山。这是夏秋之间的事,这年冬他就到四川去给人当幕僚,这首诗就是第二年春在四川怀念亡妻时所写的,锦瑟应当是他妻子弹奏过的,如今人亡物在,睹物思人,因此借以起兴。
公元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去世了,当时李商隐在外地,等他回来时妻子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一把锦瑟,这一年李商隐三十八岁,他当时写下了一首诗: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小小的锦瑟寿命却比它的主人要长。过了几年之后,李商隐抚摸着妻子留下的那把瑟,开始了沉思,瑟是中国古代的乐器,但是由于它发出的声音比较悲伤、悲凉,所以一般是只做伴奏使用,琴瑟和鸣寓意着夫妻和睦恩爱,你想想,琴不见了只剩下了瑟,所以它就寓意着李商隐晚年的亡妻之痛。
锦瑟无端五十弦,
漂亮的瑟啊,你怎么无缘无故有二十五根弦,二十五个弦柱呢?
[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无端:无缘无故。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汉书·郊祀志》里面记载了一个神话,天上有一个最高的神仙叫泰帝,他有一天让手下的仙女素女鼓瑟,瑟是五十弦的,瑟的声音太过悲凉了,听到的人都哭了,泰帝于是把瑟劈成了两半,于是流传到人间的瑟就只有二十五根弦了。所以五十弦的锦瑟是一个只存在于神话当中的东西,它所象征的是那种生命不可承受的悲哀。
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五十弦柱妻子都曾摸过,每一根琴弦、每一个琴柱都寄托着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追思,都会使人想起逝去的美好年华。
[注释] 柱:乐器上用以架弦的小木柱。
庄生晓梦迷蝴蝶,
然而,夫妻相处的岁月像庄子说的蝴蝶梦一样短暂而又空虚。
出自《庄子·齐物论》,意思是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后借指奇妙的梦境,或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经过李商隐的二次创作后,诗的含义就和庄子典故中的哲学思辩没有太大关系了,重点就在晓字,庄子原文里完全没有讲过做梦的时间,而李商隐偏偏选择了在早晨做梦,这是极言梦之短暂。而蝴蝶是一种最美丽、最缤纷的东西,它成了美好事物和梦想的象征,因此迷字就有了沉溺和痴迷的含义了,整句诗的主题就成了美好之短暂以及梦想之破灭。
望帝春心托杜鹃。
如今我远在四川,寄人篱下,身世凄凉,只能像望帝化作杜鹃那样哀伤的啼叫,却无法回到长安去守着妻子的坟墓。
[注释] 杜鹃:又名子规。
神话传说中杜宇自立为蜀王,也就是望帝,有一次蜀国发大水,他派大臣鳖灵去治水,然而在离开大臣的日子里,望帝一不小心就把他给绿了。大臣治水成功凯旋归来之日,望帝非常惭愧干脆把皇位让给了鳖灵,自己化作杜鹃鸟,每天发出“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哀伤而又悔恨的叫声,传说杜鹃会一直啼叫直到嘴角流出鲜血。而李商隐却加了春心二字,春心是对爱情的渴望,当然也可以用来指代梦想,于是这句诗就把望帝的典故从乱搞男女关系之后的悔恨变成了一种至死不渝但又无法实现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沧海月明珠有泪,
由于自己不得志,总是东奔西走,不能和妻子长年相守,致使妻子经常对月伤心哭泣,泪珠儿流成沧海,终于抑郁地死去,
[注释] 沧海:大海。海色青苍,故名。
中国古人觉得月亮和珍珠之间是有感应的,月满则珠圆,所以在沧海月明的夜晚,珍珠必然也是非常美丽的。传说海里有一种鲛人,他们的特长是织布,可以织出那种很薄的透亮轻纱,叫做绡。陆游《钗头凤》:泪痕红浥鲛绡透。《红楼梦》林黛玉题帕绝句: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鲛绡原意就是鲛人织出的来绡,为什么唐婉儿和林黛玉擦眼泪的手帕都要特别说明是鲛绡呢?因为传说鲛人的眼泪是会变成珍珠的,所以说到鲛绡自然就会联想到眼泪。明月、珍珠和眼泪都串起来了,一幅极其美丽的画面就变得很哀怨了,究竟是明月在哭泣,珍珠在哭泣,鲛人在哭泣,还是诗人在哭泣呢?
蓝田日暖玉生烟。
就好像暖阳下的蓝田山的美玉一般,烟霭飘散,终究会化作烟尘。
[注释] 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陕西蓝田山是产玉的,在晴好的日子里太阳照在玉山上,玉石就会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唐代文学家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玉生烟描写的就是一种朦胧的,望之若有,近之则无的虚无缥缈的美,司空图是用玉生烟来形容诗歌的艺术。这一句诗是可以用来给《锦瑟》整首诗的朦胧美代言的,《红楼梦》中“日暖玉生烟”被巧妙地改成了日暖玉生香,写的是宝黛之间的一声床戏,宝玉躺在黛玉的身边闻到了她身上的香气,而宝黛之间的爱情最终也是落入了玉生烟的虚无缥缈之域。
此情可待成追忆,
这种伤感的心情,岂是死别以后去回忆时才产生的,
[注释] 可待:岂待,哪里等到。
可待其实是一个疑问口气,是何待、岂待的意思。是在问:这样的情感难道非要等它成为回忆的时候才感到怅惋吗?
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年生离之时就早已存在了。
[注释]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但也有认为这并不是一首悼亡诗,因为悼亡诗的精髓就在于还原真实的生活细节。比如苏东坡“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比如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李商隐也写过“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而这首诗写的却是一种美好但却缥缈的境界,有一种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
庄周梦蝶的典故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多次,是有特指的。如他写给当时的节度使卢弘正的“怜我秋斋梦蝴蝶”,意思是卢弘正请他去做官是因为同情他在寒冷的书斋中只能空梦蝴蝶,很显然蝶梦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仕途的理想。如“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胤萤用的是车胤萤窗苦读的典故,这是最著名的年青人奋斗的故事,所以庄生梦蝶在这里依然是读书考试、心怀仕途理想的象征,这两句诗说的是我不再心存梦想,此时的李商隐理想已经破灭。
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个场景有一层隐藏的含义就是沧海遗珠,一颗最美的珍珠却没有人采摘,而是被人遗落在了沧海当中。这是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
李商隐空有一腔抱负却赶上了晚唐乱世,在他诗中那些美好、哀怨和虚无缥缈的东西背后,是他的生不逢时,是他的怀才不遇,是他苦苦追求理想却不断落空的失落。他追寻的东西无法实现,最终就只得到了一种迷惘的感受,而在苦苦追寻、求而不得和锲而不舍之间循环往复就透露出他对生命的无限眷恋,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沉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