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历史中从未出现过像亚历山大那样伟大的征服者?
为何中国历史中从未出现过像亚历山大那样伟大的征服者?
最近,一个关于"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像亚历山大那样的伟大征服者"的话题在西方引发热议。这个话题背后,似乎暗含着对西方文明优势的宣扬。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历史,会发现这个论调站不住脚。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征服者?
根据史料记载,亚历山大前后扩张领土接近500万平方公里,号称一生从未有败绩,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相较于中国,我们还处在春秋战国大乱斗,连秦朝都没有登场。我们的确可以称赞亚历山大一句伟大,如果这段历史是真实的话。
可是,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仅存的一个,拥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后发先至,后劲无穷。在春秋战国之后,秦朝很快登场,开疆拓土一大片,此后更是连续出现各大统一的封建王朝。
虽然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并没有出现开拓5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君王,但是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开疆拓土之辈连续登场。
首先要点名表扬的是汉武大帝,此人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第1个登场最耀眼的开拓者,他北击匈奴,南下百越,一生都在进行开疆拓土,打遍天下无敌手,将西汉打成了世界强国。
而且在他的手上,其一生开疆拓土200余万平方公里,而且这一战果还是在面对与其实力相对等的匈奴帝国的背景下创造的,其实其含金量已经不逊色于打低端局的亚历山大了。
后来又出现了隋文帝、唐太宗,这两人也是“征服者”,隋文帝打的周边少数民族上尊号称他为圣人可汗,唐太宗则打服了周边各国,硬是逼的各方心悦诚服称他为天可汗。
他和他的儿子李治将唐朝的版图扩张到了1000多平方公里,其扩张版图与赫赫有名的世界征服者元朝几乎相等,这等成就,岂是亚历山大可比?
因此,所谓中国没有开疆拓土的征服者,这是一句笑话,中国从原先西周那巴掌大的地方,一度扩张到1000余平方公里,如果这不算开疆拓土,那只能说西方人真的喜欢搞双标。
开疆拓土的必要性
在讲清楚中国的开疆拓土的君王后,我们还得聊一聊另一个重要的话题,开疆拓土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亚历山大虽然把马其顿打成世界第一领土大国,可是他在公元前323年就去世了,其版图很快分裂,马其顿到现在更是沦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国。
所以,马其顿的开疆拓土着实存在很大的水分,当年将那么多人力物力用来开拓上,实在有些得不偿失。那么反观中国呢?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最擅长、最喜欢种田,我们的国家制度和军事制度都以耕地为基础。
因此,中国的开疆拓土都会盯着种田去,如果一片区域土地肥沃,可以种田,而且可以通过中央集权制度将其文化归入版图,那么我们就会进行版图扩张。
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中国的历代王朝,从秦朝到明清之际,中国的版图一直在扩大,而且那些过去属于蛮荒之地的百越之地,在接受文化教育后,一个个都加入了农耕文明,改变了茹毛饮血的阶段。
生产力水平也大幅度提升,因此他们也自发的认可了中华文明这个概念,自此以后都坚决拥护统一。而且大家可以查看一下等降水量线,中国的长城就修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上,400毫米开外,根本不适合农业生产。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道:当时中国占据了整个亚洲最肥沃的土地和农耕生产条件,守着一块金山去抢破石头,这大概就是当时明朝君王对像亚历山大那样不顾一切的开疆拓土的行为态度。
另外还有一点,唐朝处于高度扩张时期,但是在怛罗斯之战后,我们的扩张步伐好像已经停止。为什么?因为已经到达中央集权制度能辐射到的极限,王朝无法完成对领土的有效控制,古代君王对这样的扩张都保持了谨慎态度。
所以中国虽然历朝历代扩张,但从来不过度扩张,属于那种有多大锅做多少饭。
实际效益
说了那么多,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得看实际的好处,要评价扩张是否伟大与否,还得看后人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的扩张并没有给马其顿王国留下什么实惠,最多只留给了马其顿王国一个梦,而且这个梦还容易引来国际各大强国的嘲笑。
那么中国的扩张者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答案毋庸置疑,是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法理依据,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铁板一般的版图,还有56个民族相亲相爱的民族融合。从这一点来看,亚历山大要是活着,他本人看到这个话题,恐怕都要羞愧死。
毕竟西方人就喜欢讲实际利益,而亚历山大死后,他根本没留下任何实际的好处,甚至连研究的价值都乏善可陈。个人不得不揣测,提出这个话题的外国网友恐怕历史不太及格。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为何中国始终给人一种不具备侵略性的感觉?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不仅给我们打下了一个坚实可控的庞大版图,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自力更生的民族文化特性。
我们只要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能够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度,完全不需要去抢别人家的破烂。因此,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个中国封建王朝,我们都一直是厚往薄来。
其中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朝贡贸易。中国从来不在乎其他各国的三瓜两枣,反而会利用自己优秀的文化和富裕的经济来对对方进行帮衬,这是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