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药物使用指南及注意事项
心血管药物使用指南及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合理用药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指南及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相互作用、用药剂量调整、生活方式建议等。同时,文章还包含了医生的专业建议和相关科普文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医生建议
针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并合理调整用药。特别是 瑞舒伐他汀 ,应减半服用。同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家人也要积极参与,帮助老人记住服药时间和监督用药情况。
相关问诊
母亲肌钙蛋白高,需做心电图和造影,县城医生建议做支架
患者女性61岁,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总交流次数:32
医生建议:心肌损伤 可能需要结合心电图和造影检查,建议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如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用药方面可以考虑使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具体请遵医嘱。
最近两天,胸口不适、头晕、晚上4点多才能入睡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总交流次数:20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可能是 应激性改变 导致的胸口不适。建议使用胃药缓解不适,并改善睡眠质量。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晚上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等都可以帮助改善睡眠。同时,平复心情也很重要,避免过度紧张。
患者在杭州做了PCI手术,术后用药一个月,复查后医生更换了部分药物
患者信息:杭州,PCI手术后,出现牙龈出血。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总交流次数:74
医生建议:对于 PCI手术 后的患者, 阿司匹林 和 替格瑞洛 的联合使用是标准治疗方案,不能随意停用。出现轻微出血的副作用是正常的,但如果出血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对于有颈部动脉支架手术计划的患者,服用药物方案基本没有区别。建议定期复查,遵循医嘱用药,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相关文章
轻松解决癌症手术的拦路虎“冠心病”
癌症多见于老年人,冠心病同样在老年人群中多见。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得了癌症的患者,虽有机会切除“癌瘤”实现“肿瘤痊愈”,但是术前检查中发现患者合并有冠心病,且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严重,那么问题就来了:外科手术需要患者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耐受手术、麻醉,冠心病严重血管狭窄成了手术“拦路虎”;而心脏血管狭窄用支架处理,解决冠脉问题后需要至少服用“保护”支架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至少一年,不能停用,否则外科手术无法止血;那么“癌瘤”一年后多已发生转移,也就真正丧失了手术机会,咋办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有办法!
首先给大家介绍三个现实情况——
第一,接受外科手术的病人需要有很强大的心脏,“很强的凝血能力”,因为手术创面大,要止血,不能流血;
第二,心内科的介入手术是微创,病人需要有“极弱的凝血能力”,好让植入的支架不被人体“排斥”,否则有支架内形成血栓的风险,要流血,不能止血;
第三,接受外科手术的病人要求必须有个强大的心脏支撑,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自然无法承受外科手术。
回到前述问题:癌症合并严重冠心病,治疗存在矛盾咋办呢?
先解决冠脉吗?可是冠脉要求“流血”,否则支架内容易形成血栓,风险更大,给病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更大。
那先切除肿瘤吗?也不行,心脏无法耐受麻醉,而且切除肿瘤要求“凝血”,不然创面太大不好恢复,与冠心病的“流血”相悖。
这时候就需要神操作来力挽狂澜保驾护航了!
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依据治疗指南,结合药物特性,与外科医生联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近几年已通过此方案成功联合救治早期肺癌合并严重冠心病患者 200 余例,手术顺利,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查体发现心脏早搏是不是就得了心脏病?
很多人在参加自己的就学、入职或是年度体检时,被医生告知心脏出现了早搏,也就是医学中常说的“期前收缩”,对于早搏不甚了解的人便自然而然地将早搏与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联系在了一起。其实,早搏对于心内科医生早就见怪不怪了,普通成年人几乎无一例外都出现过心脏早搏的情况,而且并不是出现了早搏就是得了心脏病,特别是青年人,大多数出现的早搏现象都是无害于身体的,而且不用过早考虑服药。
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现象
在每个正常人的心脏右心室的上部都有一个马蹄状的窦房结,心脏能够维持规律性的跳动,靠的就是窦房结的自动起搏。不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先于窦房结兴奋,引发了心脏的起搏冲动,这就形成了早搏,也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
早搏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不同的患者感觉也不一个样,一般功能性早搏都属于良性,但有些患者则会有明显的停跳、心脏收缩、心脏冲击等不适感。如果早搏出现过于频繁,患者还可能出现眩晕、心慌、心前区不适等反应。
早搏不一定是心“有病”
早搏可以说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异位心律。正常人身上出现的早搏一般都是外在因素触发的,如果患者本身存在一些心脏器质性病变,那也很有可能引发早搏。早搏按照心脏发生病变与否,可以分为功能性早搏和器质性早搏。功能性早搏一般是由精神状况、身体疲劳、服药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心脏异常搏动,这类早搏只要解决了引发原因,早搏便会随即消失。而有些患者的心脏本已经就存在如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等病变,这类由病变引发的早搏就是器质性早搏。由各类心脏病引发的心力衰竭也可引发早搏。另外,服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奎尼丁、洋地黄等,或者是患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期间也可能引发早搏。
如果发现自己有早搏现象,不要过于恐慌,出现早搏不是得了心脏病。可以先到医院做身体检查、胸部 X 光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试验以及专业医生的综合诊断,最终确定早搏的性质。如果早搏是心脏疾病引发的,请抓紧时间就医。不过,健康的正常人在长时间喝酒、抽烟或是喝浓咖啡、浓茶,甚至是消化不良、精神紧张、疲劳过渡、月经前后也有可能出现早搏现象。
在临床病例中,心律失常大部分都属于功能性问题,一般都是由于患者的个人生活、工作状态所导致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患者,一定避免运动或劳累过度,否则早搏很有可能成为心脏疾病发作的导火索。而患者如果是在安静状态或是休息中发生了心律失常,那多数是由于睡眠或情绪问题引发的。
早搏到底该不该治
从病因上看,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引发功能性早搏的主要原因,而在生理方面这类早搏并没有实质性的不良影响。如果功能性早搏患者,自身感觉不到明显症状,只是心电图监测上有所表现,那就没必要过早考虑服药,而是要从规律生活 、稳定情绪、加强锻炼等身边事做起。
从发作频率上看,偶发的早搏,一般每分钟在 5 次以内,这在功能性早搏中非常普遍。偶发早搏不会对身体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医生一般不建议主动治疗。但是频发性早搏则危险性比较高,如果是伴随心脏病的作用,早搏频发很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心律紊乱,以至于产生心绞痛、心力衰竭等高危病征。早搏一旦频发,一定及时就医。
市面上用于缓解早搏的药物五花八门,常见的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乙胺碘呋酮等,这些药物多为药效剧烈,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果服用药物并没有对频发性早搏有所缓解,那可以考虑推荐病患使用射频消融术,该疗法根治了部分病患的早搏问题。而心内科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找不出病因的频发早搏患者,一般这种情况病患在很早以前就存在早搏问题,只是病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如果医生评定为良性早搏,那也可以无需治疗。大部分经过治愈的早搏患者恢复效果都是良好的,所以早搏患者不要过分焦虑,也要相信医学。
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也不要一概轻视!
有一位史性患者,来医院时已经有黑蒙晕厥的症状了,儿女把她送到医院。史大姐的症状是头发晕,她自己说有时候会迷糊的感觉天旋地转,左胸左背有时候疼,除了这些身上没有哪儿不舒服了。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史大姐的症状来自心脏,造影发现,史大姐冠脉没有明显狭窄,但是心脏主血管前降支前向血流存在非常明显的慢血流。
这说明一个问题:心血管没有明显狭窄也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结果!从史大姐的情况来看,狭窄0%,但是血流缓慢,已经导致了她出现晕厥黑蒙的症状,是非常危险紧急的。心血管疾病中除了狭窄,还有一个微血管狭窄,也就是慢血流,也要重视。
患者前降支血流缓慢,蠕动不前,引起明显心绞痛症状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运动处方
心脏病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以提高心脏功能、身体耐力,减少复发,改善远期预后。但是要注意科学运动,也就是说确定运动强度之前一定要进行科学评估。
科学的运动方案,需要在医生、护士、心脏康复技师的密切配合、严密监控下开展运动训练,制定出针对个人的合适方案。通过耐力训练、阻抗训练、柔韧训练等方式使患者整体机能得到提高。当前我国的心脏康复尚未广泛开展,大多简单以临床症状不出现为基础,设定有氧运动目标: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6080%]。
假如您 50 岁,以跑步为例,您在运动时的目标心率应保持在最大心率的 60%-80%(170*0.6~170*0.8,即 102-136 次/分)之间,持续运动 30 分钟。
冠心病康复的五大处方之药物处方
药物处方即得了心脏病,冠心病支架或保守治疗,尤其心梗支架术后患者,药物处方对于心脏康复极为重要,药物调整随着季节、患者年龄变化及合并症的出现等情况均需要进行调整,所以说,患者出院后要求定期随访,调整药物即为主要目的之一。
举个例子讲:夏天,由于气温升高,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下降,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较年轻人均会出现较大波动。也就是说,很多老年人,到了夏天血压会下降,如果继续服用原有控制血压药物,就有可能出现低血压情况,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等,这就要求患者自行监测,并跟医生沟通进行调整方案。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营养处方
补充营养的同时控制体重,注意饮食清淡、膳食平衡。人的身体应讲求中庸之道,即不可偏颇,清水煮白菜,没有适量的油脂,缺乏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当然,对于超重、肥胖患者,体重控制达标是必须的。运动处方与营养处方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在为患者补充均衡营养的同时,控制患者体重。
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压达标?
对于罹患高血压病的患者,应该如何控制血压达标?这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朋友常见的疑问,没有症状要不要服药?服药血压正常了,还用继续吃药吗?血压控制到多少合适?不控制血压有什么危害?我们一一来回答:
高血压患者,如果是继发性的,就是说有原因的,如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等,可以去除继发原因,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
如果是原发性的,比如老年性高血压,那么,就需要服药控制,低盐饮食、加强运动、改善睡眠等方式控制血压达标。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并没有症状,按照最新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我国有超 2 亿的高血压患者,周围很多人可能会有血压高,但有症状的少之又少,所以控制血压,不能依据有无症状,而是根据血压水平来决定是否服药。服药后血压控制达标了,应该继续服药,因为目前的降压药物有效时间最长约 26 小时,像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有效期才 12 小时左右,应该一天 2 次服药控制,所以服药期间血压正常了,药效过了,血压又会升高,因此应该长期服药,使血压平稳控制达标。一般患者我们要求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一下,对于支架后、糖尿病等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最好。如果血压不控制,有数据显示,对于高危组患者,10 年心脑血管发病率高达 30%,因此不控制血压,相当于慢性中毒,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请记住,没有控制不了的高血压病,只有不关注,服药不合理,不坚持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
阿司匹林是把双刃剑
阿司匹林和所有的药一样,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包括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除了用好他汀,阿司匹林是需要服用的。但是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减少血栓的同时,它可以导致出血,尤其较为常见的胃肠刺激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而老年人或有胃肠疾病者容易出现,这也是复查时一定要检查血常规,必要时行大便潜血检查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戒烟处方
戒烟处方--技术戒烟与劝诫双管齐下,吸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做过药物支架的患者更应该戒烟。例如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增加支架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如果通过劝诫没有效果,还可以试用一些可靠的技术戒烟手段与劝诫协同作战,效果会好点。当然,最重要一点是让患者朋友意识到吸烟对心脏病的危害是一个缓慢毒性过程,累积到一定程度不仅支架容易再狭窄,严重情况下还有再梗,甚至猝死风险。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之心理处方
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这在当前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些患者过分担心,心理上很恐惧,这些症状由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促发或加重。举例说:有些支架术后患者朋友,非常担心支架会出问题,平时不敢运动,怕一运动会导致支架移动;不敢咳嗽,怕咳嗽会把支架咳出;掐着表服药,一秒都不差,担心服药早了或晚了会影响效果,阻塞支架等等。
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有疑问,一定要向医生咨询清楚,打消顾虑。
本文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