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少年厌学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少年厌学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5850084

厌学已成为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只有21%的学生对学习持积极态度。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青少年厌学现象的表现、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什么是厌学?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青少年厌学现象的表现

  1. 情绪上:对学习没兴趣,甚至一提学习就容易紧张、焦虑、厌恶,自己也无法控制。
  2. 行为上:写作业拖拉磨蹭,上课易走神,多动,逃学,严重者甚至休学在家。同时逃避现实,依赖网络、手机,以获得心灵慰藉等。
  3. 人际关系上: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与父母、外界沟通。

青少年厌学现象的成因

青少年厌学是系统性问题,造成青少年厌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有:

  1. 个人因素:分离焦虑、完美主义、学习障碍、身心疾病。
  2. 家庭因素:过度保护、期望过高、缺少关爱、过度干预。
  3. 学校因素:管教不当、同侪排挤、升学主义、学习挫折。
  4. 社会因素:精英主义、单一价值、网络手机、媒体影响。

青少年厌学现象的应对策略

学校

  1. 营造宽松自由并指向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大环境,加强青少年学习动力训练,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体价值,为了确证个体本质力量,为了贡献社会而必须进行的积累行为。
  2. 促进青少年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青少年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3. 培养青少年的反思能力,亦即“元认知能力”,对自我知识结构进行反思,对自身思维习惯进行反思,养成反思性的思维能力。
  4. 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素质教育同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尤其重视其与体育、美育课程的结合。

家长

  1. 要经常给孩子成功的体验。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在潜意识里,社会对学习产生反抗的情绪。孩子会变得容易遗忘,容易把刚刚学过的东西也忘掉。
  3. 要注意赞美和鼓励。家长必须懂得,语言赞美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相反,批评过多,会使孩子情绪低落,学习时更易犯错误。

青少年自身

青少年自身要与健康主流文化接近。有问题多与师长沟通,有心理困惑及时求助咨询。从书本中、从先进事迹中寻找正面典型,自觉以他们为榜样要求自己,及早确立自己正确的三观体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