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的文学追求
路遥: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的文学追求
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农村作家,以其作品《平凡的世界》闻名于世。他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
路遥的主要作品
路遥的全部作品集
- 《人生》
- 《平凡的世界》
-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 《在困难的日子里》
- 《你怎么也想不到》
- 《惊心动魄的一幕》
- 《早晨从中午开始》
-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 《摇曳的恋情》
-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 《夏》
- 《痛苦》
- 《我与广播电视》
14.答 《延河》 编辑部门 - 《小镇上》
- 《医院里》
-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18.关于电影 《人生》 的改编 - 《月夜静悄悄》
- 《杏树下》
- 《风雪腊梅》
22.关于 《人生》 和阎纲的通信
23.关于 《人生》 的对话
24.《匆匆过客》 - 《人生》法文版序
- 《路遥小说选》自序
-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 《青松与小红花》
- 《卖猪》
- 《路遥散文随笔》
- 《姐姐》
- 《路遥短篇小说集》
- 《致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 《龙与悦》
-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 《爱の结末》
路遥作品分类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
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