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草鱼新品种“沪苏1号”:2025年覆盖率或达30%
我国首个草鱼新品种“沪苏1号”:2025年覆盖率或达30%
“沪苏1号”是我国首个草鱼新品种。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推广23个水产新品种,“沪苏1号”位列其中,成为全国首个获推广的草鱼新品种。
据上海海洋大学李家乐教授介绍,“沪苏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等优势。其人工繁苗、鱼苗培育、鱼种培育、成鱼养殖技术易于掌握,受到养殖户普遍欢迎。预计到2025年,“沪苏1号”在全国的覆盖率可达30%以上。
我国草鱼养殖产量超过590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量的10%以上。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草鱼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和肉质逐渐下降,加之天然生活环境破坏,种质资源受损严重。草鱼良种选育是世界公认的水产科研难题,草鱼性成熟需要4-5年,从选育到成果转化至少需要20年以上时间。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团队开启了草鱼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建立了草鱼种质国家标准。本世纪初,李思发教授的学生李家乐教授带领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启动了草鱼新品种选育工作。团队从江苏邗江野生草鱼作为基础群体,采用家系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最终培育出“沪苏1号”。
“沪苏1号”适合各种养殖模式,包括池塘养殖、循环水跑道式养殖、集装箱养殖等。团队计划在长三角建立苗种生产基地,并与全国各省草鱼苗种繁殖场合作,进行全国性推广。
针对草鱼育种,专家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优化肉质、提升饵料消化率以及增强抗病抗逆等特性。李家乐教授也强调,下一步将在继续选育生长性状的同时,将抗病性状作为另一个选育目标,特别是抗草鱼出血病。
迄今为止,团队已完成草鱼生长、肌间刺及黑色素相关基因的显微注射,并通过酶切和测序等手段对基因编辑效果进行了检测。
种业是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2日,第五届水产种博会将在广州南沙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开幕,届时将有23个水产新品种集中亮相,展示水产行业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