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增额终身寿险用于养老规划,存在5个核心缺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增额终身寿险用于养老规划,存在5个核心缺陷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BKDJNR0519E5QK.html

增额终身寿险虽然具备一定的资产增值和灵活性,但若单纯用于养老规划,可能存在以下核心缺陷,需结合个人情况谨慎评估:

一、现金流稳定性不足

  1. 需主动规划支取节奏
  • 缺陷:养老需要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如按月领取),但增额寿险需投保人自主减保,若规划不当(如过早/超额提取),可能导致后期现金价值枯竭。
  • 对比年金险:年金险自动发放终身现金流,无需操作,避免“人活着,钱没了”的长寿风险。
  1. 支取灵活性反而成风险
  • 案例:35岁女性,10万缴5年,60岁开始,若选择每年减保31640,83岁时钱领完了,但人还或者,后面的几十年怎么办?
  • 年金险优势:即使活到100岁,仍可按月领取固定金额。

二、长期收益可能低于纯养老产品

  1. 前期收益低,需长期持有
  • IRR(内部收益率)缺陷:增额寿险前5-10年现金价值低于已交保费,长期IRR约2.5%-3.5%(复利),若中途减保会拉低实际收益。
  • 对比:纯养老型年金险长期IRR可达3%-4%(尤其保证领取20年以上的产品)。
  1. 抗通胀能力有限
  • 问题:增额寿险收益固定,若未来通胀率超过3%,实际购买力可能缩水。
  • 对策:需搭配浮动收益资产(如股票基金)对冲,但风险增高。

三、法律与税务风险

  1. 资产归属不明确
  • 缺陷:增额寿险现金价值归属投保人,若发生债务纠纷可能被强制执行(年金险生存金归属被保人,部分司法案例中更受保护)。
  1. 继承复杂度高
  • 若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人情况下)身故时未完成减保,身故赔偿金直接给受益人,但养老期间的减保资金可能被计入遗产(需配合遗嘱规划)。

四、操作门槛与心理挑战

  1. 需高度自律性
  • 风险:自主减保易诱发“挪用冲动”(如用于子女购房而非养老),破坏长期计划。
  • 数据:调研显示,非自动发放的养老资金被提前支取的概率增加40%。
  1. 精算能力要求高
  • 问题:需准确计算寿命预期、通胀率、减保节奏,普通消费者易低估风险。
  • 示例:若按90岁寿命规划,但实际活到95岁,最后5年可能面临资金缺口。

五、产品设计局限性

  1. 减保规则限制
  • 常见条款:每年减保不超过已交保费的20%,或合同生效5年后才允许减保,灵活性打折扣。
  1. 身故保障与养老目标冲突
  • 矛盾:增额寿险本质是“寿险”,身故保额越高,前期现金价值增长越慢,侧重养老需牺牲部分身故杠杆。

解决方案建议

  1. 混合配置:
  • 用增额寿险覆盖60-80岁阶段的灵活支出(如旅游、医疗),搭配年金险覆盖70岁后的终身现金流。
  1. 设定支取纪律:
  • 与家人或顾问约定减保额度(如每年不超过现金价值的4%)。

总结:什么情况下可用增额寿养老?

  • 短期备用:对长寿风险不敏感(如家族寿命较短)。
  • 高净值人群:已有充足资产,增额寿作为现金流补充。
  • 过渡期规划:50岁以下人群,未来可追加年金险或延迟退休。
  • 谨慎选择:若年龄较大(55岁以上)、预期寿命长、无其他稳定收入来源,优先选择年金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