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价格计算(供参考)
模具的价格计算(供参考)
模具的价格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等多个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模具价格的计算方法、报价策略和结算方式,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模具行业的成本构成和定价机制。
模具价格的基本构成
模具是各种工业产品制造的重要工艺装备,所以模具又成为各工业产品开发、生产的前提基础。但是,模具一般不会直接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它是通过供需双方进行业务洽谈而确定的一对一的订单式加工合同。同时,模具生产又是单件小批量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因而对生产组织、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都有较高要求,这样如何及时、合理地确定模具价格,就成为洽签模具加工合同的主要工作之一。一般机械产品的价格,大多由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利润与税金组成,但模具产品要特别体现出它的技术价值与快捷生产成本(即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部分,也称赶工成本)。故模具价格=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利润+ 税金+技术价值与快捷生产成本模具成本+利润+税金+技术价值与赶工成本。其中,模具成本+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制造成本可认为由机械工作时而产生的成本费用。管理成本指模具生产中非机床操作人员所需的各种成本费用。
因为,利润模具成本×成本利润率
税金模具价格×税率
若把技术价值与赶工成本称做价值体现率,那么:模具价格=模具成本×(1+成本利润率+价值体现率)/1-税率 (1)
模具价格计算
1.经验计算法
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 各项比例通常为: 材料费:材料及标准件占模具总费用的15%-30%; 加工费与利润:30%-50%; 设计费:模具总费用的10%-15%; 试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内,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内; 包装运输费:可按实际计算或按3%计; 增值税:17%
2.材料系数法
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可计算出模具材料费. 模具价格=(6~10)材料费 锻模,塑料模=6材料费 压铸模=10*材料费
模具报价的计算方法
经验计算法
单套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人工费+利润+试模费+包装运输费+管理费
各项比例通常为:
材料费:材料(模架、钢料)及标准件占模具总费用的15%-30%;
加工费与利润:30%-50%;
设计费:模具总费用的10%-15%(一般在6%--10%);
试模费: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内,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内;
包装运输费:可按实际计算或按3%计;
管理费:20%
材料系数法
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可计算出模具材料费.
模具价格=(6~10)材料费
锻模、塑料模=6材料费
压铸模=10*材料费
模具报价的评估因素
在完成了以上评估后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接近合理的模具报价,但由于模具在设计、加工、调试、运输过程中是不可控因素,这就导致了评估价格、实际价格、结算价格出现不统一,所以,为了避免发生纠纷。(承包厂商关注能不能顺利收回尾款,而客户看中的是交期能否按时,价格能不能再优惠等等)这样就需要双方签订一个明确合同来进行约束。
当然,就目前中国国情来说。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报价形式,因为每个地区加工制造业水平有差异、人力成本的关系、运输成本的不同,导致了即使是同一个产品,相同的模具类型,也会出现价格相差比较大的情况,这时,我们还需要适当考虑竞争对手的实力进行综合判断。
模具报价策略
在报价中,我们必须做到有进有退,至少需要准备3个价格作为参考。
第一、底价,在报价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砍价,这时有一个底价作为依据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正常价格,此价格为正常当地加工制造水平价格(与竞争对手无关)。
第三、虚高价格、这是报价时第一次价格,原理如同买衣服,总是有来有往才正常。
最后,合同一签订开始之日,客户应预付模具价款50%,余50%待模具试模验收合格后,再付清。有地方为5/3/2,也是可以商定。具体看公司与客户商定统一。
模具的结算方式
模具的结算是模具设计制造的最终目的。模具的价格也以最终结算到的价格为准,即结算价。才是最终实际的模具价格。
模具的结算方式从模具设计制造一开始,就伴随着设计制造的每一步,每道工序在运行、设计制造到什么程序,结算方式就运行到什么方式。待到设计制造完成交付使用,结算方式才会终结,有时,甚至还会运行一般时间。所有设计制造中的质量技术问题最终全部转化到经济结算方面来。可以说,经济结算是对设计制造的所有技术质量的评价与肯定。
结算的方式,是从模具报价就开始提出,以签订模具制造合同开始之日,就与模具设计制造开始同步运行。反过来说,结算方式的不同,也体现了模具设计制造的差异和不同。
结算方式,各地区、各企业均有不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也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惯例。按惯例,结算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五五”式结算:即模具合同一签订开始之日,即预付模具价款
50%,余50%待模具试模验收合格后、再付清。
这种结算方式,在早期的模具企业中比较流行。它的优缺点有以下
1)50%的预付款一般不足于支付模具的基本制造成本,制造企业还要投入。也就是说,50%的预付款,还不能与整付模具成本运行同步。因此,对模具制造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投入风险。
2)试模验收合格后,即结算余款。使得模具保修费用与结算无关
3)在结算50%余款时,由于数目款项较多,且模具已基本完工,易产生结算拖欠现象。
4)万一模具失败,一般仅退回原50%预付款。
(2)“六四”式结算:即模具合同一签订生效之日起,即预付模价款的60%,余40%,待模具
试模合格后,再结清。
这种结算方式与第一种结算方式基本相同。只不过是在预付款上增加10%。这相对于模具制造企业有利一点。
(3)“三四三”式结算:即模具合同一签订生效之日,即预付模价款的30%,等参与设计会审,模具材料备料到位,开始加工时,再付40%模价款。余30%,等模具合格交付使用后,一周内付清。
这种结算方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这种结算方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1)首期预付的30%模价款作为订金。
2)再根据会审,检查进度和可性,进行第二次40%的付款,加强了模具制造进度的监督。
3)余款30%,在模具验收合格后,再经过数天的使用期后,结算余款。这种方式,基本近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的同步运行。
4)万一模具失败,模具制造方,除返还全部预付款外,还要加付赔偿金。赔偿金一般是订金的1-2倍。
(4)提取制件生产利润的模具费附加值方式:即在模具设计制造时,模具使用方,仅需投入小部分的款项以保证模具制造的基本成本费用(或根本无需支付模具费用)。待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开始制件生产,每生产一个制件提取一部分利润返还给模具制造方,作为模具费。
这种方式,把模具制造方和使用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利润一体化,把投资风险与使用效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技术与经济、质量与生产效益完全地挂钩在一起,这样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模具的价值与风险。这种方式是目前一种横向联向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模具制造方和模具使用方的优势,资金投入比较积极合理。但对于模具制造方来说,其风险较大,但回报率也较为可观。
模具的结算方式,还有很多,也不尺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努力使模具的技术与经济指标有机地结合,产生双方共同效益。使得模具由估价到报价,由报价到合同价格;由合同价格到结算价格,即形成真正实际的模具价格。实行优质优价。努力把模具价格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向生产高、精、优模具方向努力,形成共同良好的、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局面。这是模具设计制造使用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