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赫的惠山泥人,倪妮的刺绣团扇,还能火多久?
张凌赫的惠山泥人,倪妮的刺绣团扇,还能火多久?
春节过后,无锡惠山泥人厂和精微绣在春晚后迎来发展新机遇。惠山泥人厂接到800多套订单,刺绣团扇也有新订单。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非遗传承人开始触网,传统文化正以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无锡市惠山泥人厂的生产间热火朝天。有“小姐姐”在泥人展示柜前做电商直播、数十名工艺师给泥人上色、打包装箱的声音不绝于耳……作为春晚无锡分会场吉祥物“乙长福”“巳有禧”的设计方,惠山泥人厂为接住“泼天的流量”,设计了4款春晚吉祥物相关产品,价格在288—1888元不等,目前订单量超过800套,还有新的订单在洽谈中。
春晚无锡分会场的另一亮点——电视画面中演员手持的团扇,出自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之手,一把纯手工制作的刺绣团扇价格不菲,但仍陆续有订单找上门。此次春晚带来的流量经济,让无锡的非遗手艺人们深深感受到“出圈”的影响力。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春晚之后,如何以此为传统手艺升级、转化的契机,让老技艺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焕发新生。
惠山古镇门口的“春晚分会场”打卡点
走进惠山泥人厂的生产间,超过半数的工艺师都在制作两款泥人产品:一款是春晚分会场吉祥物,另一款是1个月前无锡演员张凌赫赠送给演员汤唯的“好柿成双”,几乎一夜之间,这款原本销量平平的产品线下店铺全部断货,厂里收到近千份订单,生产间不得不加班加点赶工生产,产品热度至今不减。
惠山泥人厂总经理孟影表示,春晚效应和明星效应带来的流量经济,不仅体现在订单上,也让惠山泥人突破了传统形象,使得更多人知晓了这项传统非遗,未来团队还将加大线上传播力度、切入热点话题。近期,惠山泥人厂除了新推“春晚潮品”文创冰箱贴、摇摇乐等外,又新推出《封神》非遗周边新品,在大年初二《封神》路演上海站,无锡的影迷将一款Q版泥人“姬发”送到演员于适手中,又搭上一次热点话题。
此外,吴冠中《怀乡》款团扇在总台春晚的亮相,也让设计该作品的非遗传承人赵红育思路大开。作为精微绣唯一国家级传承人,赵红育从业50多年,几个月前才真正开始“触网”。在工作室年轻人的帮助下,她在社交平台上开通账号、发布无锡刺绣的相关短视频,并开通线上店铺。
赵红育告诉记者,春晚之后,一方面还得继续守住传统,纯手工的精品化定位是精微绣的根本,目前她正在创作设计更多以“江南”为主题的作品,另一方面,则通过品牌推广、文创研发,以更丰富的形态让年轻人接触到精微绣这一传统技艺。
赵红育工作室
对大多数非遗传承人来说,场景创新是一大难题。随着时代发展,如今许多非遗项目的实用性在减少甚至消失,不少手艺人连生存都面临挑战,更不用说将非遗市场化。惠山泥人厂在2020年之前也面临着生存困难、入不敷出的窘境,自2020年9月完成股权转让并引入民营资本后,新的团队开始在场景创新上大胆尝试,如在无锡开设了数家NANIMOMO咖啡店,将泥人产品放在咖啡店内销售;和艺术家共同开发以泥人形象为主题的儿童绘本;设立惠山泥人厂研学体验活动,研发泥人DIY材料包等。
几年前,惠山泥人厂转型之初,年轻的工艺美术师们刚设计出Q版、萌版的泥人形象时,曾收到不少外界批评声,有人认为泥人的传统形象不应被改变。但如今,这样的声音很少再有。在惠山泥人厂,高级工艺师们仍在坚守传统与精品化方向,“手捏戏文”等传统技法依然保留并不断发扬光大,而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是让老技艺真正有机会打开新市场,更有力地拥抱年轻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