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什么意思?一文彻底让你看懂什么叫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什么意思?一文彻底让你看懂什么叫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实际上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它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低空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基本概念到未来发展趋势,一文彻底让你看懂什么叫低空经济。
一、低空经济的基本概念
低空经济的定义
官方定义: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它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通俗定义:以低空无人机和有人机为基础,以运人、运货、特殊作业为目的,涵盖飞行、制造、维护(保障)、服务等领域的综合产业链。
低空经济的“四大领域”
低空制造:为低空飞机活动提供航空需等产品和服务。航空器、零部件、原材料、机载设备、其它。
低空飞行: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对整个低空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生产作业类、公共服务类、个人消费类。
低空保障:为低空飞行和空域安全提供保障服务的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无人机反制。
综合服务:支撑和辅助低空经济发展的各种服务性产业。航空会展、广告、咨询、科教、中介、租赁等。
低空经济的特点
- 福射面广:覆盖领域全面,服务区域广阔
- 产业链条长:产业链上下游涉及企业类别较多
- 成长性长:处于早期阶段,有巨大成长空间
- 带动性强: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低空经济的发展阶段
国内低空经济的重要事件: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抠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深圳率先就低空经济产业立法,为低空经济的协同、管控、标准、监管等一系列的问题指明方向,在助推深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全省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探索经验。
2023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线迎来首飞。峰飞航空科技研发的eVTOL“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顺利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将单程2.5小时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2024年4月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广州为亿航智能EH21-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颁发生产许可。加上去年取得的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
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关系
低空经济的作用
提供公共服务: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有力支撑政府的治理能力
推动经济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有极强带动作用
支持国防事业:建设平战两用的基础设施,储备人才,有利于加强国防交通运输能力
低空经济的发展要素
- 相关技术是否成熟
- 基础设施是否完善
- 政策法规是否允许
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
-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
- 国家标准、管理规则、规划
- 国家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
- 管理规则:《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
- 重点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 2023-2035年)》
- 重点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2024-2030年)》
政策法规:飞行器“三证”
- TC:继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
- PC: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
- AC:单机适抗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政策法规:管制空域与非管制空域
2023年12月21日,民航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对我国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进行规范,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将空域划分以下7类:
国外的低空经济相关概念
国外的一些相关概念:
- UAM: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
- AAM:Advanced Air Mobility,先进空中交通
- IAM:地区空中交通
- RAM:衣村空中交通
- SAM:郊区空中交通
城市交通(UAM)被认为是重要应用领域,其三大使用场景分别是城市出租车(15-50km)、机场班车(15-50km)和城际交通(50-250km)。
二、无人机和eVTOL
低空飞行器的分类
- 直升机(helicopter)
- UAV (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机)
- eVTOL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低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
无人机的定义
无人驾驶飞行器(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的简称。
- 定义:没有驾驶人员、可携带任务载荷、可重复使用、以无线电遥控或者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新型航空器。
- 特点: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应用场景多。
无人机的分类
固定翼、旋翼、扑翼、伞翼、无人飞艇
按高度、按重量、按距离、按速度分类:
无人机的架构
无人机的系统组件
无人机系统的构成
5G网联无人机
无人机通信方式:
- 手机、遥控器直接与无人机进行点对点通信;
- 控制端通过5G基站与无人机进行通信(覆盖距离更远、通信更安全稳定)。
eVTOL
eVTOL通常念成“易维托”,全称是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 简单来说,eVTOL就是电动化的、不需要跑道的、可垂直起降的飞机。
- eVTOL是低空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产业关注的焦点。
eVTOL与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的产品路径大致分为两类:
- 第1类:采用陆空一体设计,“能跑也能飞”;
- 第2类: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简称eVTOL,“只能飞"。
eVTOL的优势
- 低噪声:eVTOL起降运行时的噪音约为65dB,比传统直升机( 82dB) 更低。低空飞行对地面影响更小。
- 更环保:采用电动力,相比于燃油驱动的飞行器而言,更加环保,减少污染。
- 易维护:传统直升机结构复杂、维修要求高;eVTOL的维护要求相对较低。
- 低成本:采用电动驱动,和传统飞机的内燃机或涡轮发动机推动相比,采购和运维成本更低。
- 高效便捷:和汽车、轮船等出行方式相比,出行时间更短;和民航飞机相比,航前航后费时更短,形式更灵活;和直升飞机相比,配套基础设施更简单。
eVTOL的分类
- 多旋翼型
- 采用多个固定螺旋桨实现起降和巡航动作,没有机翼或有短机翼,巡航时依靠推进器提供升力。
- 优点:安全性高,技术凤险和研制淮度较低,拥有定点悬停能力,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 缺点:噪音水平相对较高,能耗高,载重能力有限,不适合长途运输或重载物品运输。
- 复合翼构型
- 采用两套动力系统,有机变,有独立的推进器分别提供升力和帮助巡航,巡航时依靠机翼而非推进器提供升力。
- 优点:研制风险和制造成本校低,航程较长,时速较高,适合中长途运输。
- 缺点:垂直升力系统和巡航系统分开,产生重量冗余,额外阻力。
- 倾旋翼(矢量推力型)
- 飞行器有机翼有任一矢量推进器既提供升力也帮助巡航,实现矢量推力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倾转翼、倾转旋翼、倾转涵道。
- 优点:重量较轻,推力较大,速度和航程有优势,灵活性高,能够在狭小空间起降,水平飞行时效率较高,适合长距离飞行。
- 缺点:技术复杂度高,设计和制造难度大,倾转和推力矢量调整的复杂性可能增加安全风险。
eVTOL的推进方式
- 全电动推迸方式:
完全依靠电机提供动力,使用可充电电池、电机和螺旋桨组成系统。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目前仅适用于轻型飞行器,如单座或双座飞机。
- 混合推进方式:
将喷气引擎与电机结合,分为并联混合动力和串联混合动力两种方式。相比全电驱动,混合推进方式能提供更大的推力,适用于更大型飞行器。
eVTOL的研发过程
低空飞行器的技术挑战
- 态势感知与空中避障技术:
城市地形复杂,建筑物众多、气象条件多变、电磁环境恶劣、鸟群飞行较多。为了确保飞行安全,需要提升飞行器在空间复杂。环境下的障碍物探测能力、路径预测能力、碰撞风险分析能力、多源信息融合能力、避障策略选择能力、航线发新规划能力。
- 智能驾驶技术:
借助视觉、红外、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新型传感器,采取极简操控方式,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增强飞机的环境感知能力,综合运用AI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已感知的环境进行智能决策分析,实现飞行器的自主飞行能力。
- 航路规划设计:
基于风险规避、四维航迹、城区风险地图、融合人员空度等因素,创造多层级叠加的空中高速公路,建立多维度的城市环境模型,甚至数字学生交通场景,动态规划飞行路线。
- 新能源电池技术:
针对电池技术进行创新,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实现快速充电、长循环寿命口高安全性等。
三、低空经济的产业链
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四张网”
设施网
空联网
航路网
服务网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通感一体化
目前国内运营商正在依托5G/5G-A技术,加速低空网络设施、数据设施和监管设施的建设。5G-A所带来的通感一体技术,对低空经济有市要意义。
通感一体,即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 ;
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通信能力),叠加上类似雷达的功能(感知能力),对周边的无人机、汽车或轮船等物体进行探测跟踪,实现高精度、高分辨感知;可以有效实现“低慢小”飞行器的探测和管理,提升安全性;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基站覆盖率较高,不需要重复建设,节约成本;
基站通感一体的无线信号发射功率极低,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使用的都是已授权的通信频段,无需另外划分频段,节约宝贵频谱资源。
飞行器制造
保障与运营
应用场景
四、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
低空经济的基础数据
- 全球主要国家通用机场总数量超11000座。其中,中国有399座通用机场,仅占全球通用机场数量的3.6%;
- 全球主要国家在册无人机总数量超200万架。其中,中国在册无人机数量达95.8万架,占全球在册无人机数量的46.5%。
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
- 2023年,国内民用无人机总市场规模为1649.8亿元。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为516.1亿元,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为1133.7亿元。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1年达2.3万亿元,2022年达2.5万亿元。根据中央发布的《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将达6万亿元。
- 根据Morgan Stanley的预测,2026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达619亿美元,2030年有望达到305.2亿美元,2040年将高达1.5万亿美元。
-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eVTOL全球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2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34亿美元。
低空经济的市场化阶段
- 2020-2025年:推进客运型eVTOL的研发、测试与验证,实现货运型eVTOL的商业化运行;
- 2025-2030年:推进有人驾驶客运型eVTOL的商业化;
- 2030年后:推动无人驾驶客运型eVTOL的飞行。
低空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1:eVTOL产品加速发展,商用产品批量涌现
趋势2:地方政府加速布局,产业政策密集发布
趋势3: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商业配套日趋完善
趋势4:公共服务率先扩张,飞行活动日益活跃
趋势5:监管能力加速提升,监管技术迅速成熟
趋势6:关键技术有望突破,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趋势7:数字技术深入融合,人工智能加大应用
趋势8:安全防护价值凸显,人员技术法规并进
参考文献: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立体交通新范式,万亿蓝海即将打开》,西南证券;
《未来已来低空经济及eVTOL专题报告》,中泰证券;
《从低空经济说起,探究eVTOL的行业机遇》,中邮证券;
《2024低空经济研究报告》,华夏幸福研究院;
《关注国产算力与低空经济,重视运营商》,国信证券;
《关于低空经济的“十问十答”》,国海证券;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