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老中医”长寿的四大养生法
总结“老中医”长寿的四大养生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的养生之道,凝聚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智慧结晶。本文基于对在世名老中医的深入访谈和对已故名老中医的资料收集,总结了他们的养生思想和实践,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健康指南。
笔者从2007年起,对在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除张作舟教授因病没能进行访谈,其余名老都进行了面谈),对已经去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资料收集并对其的后人、学生进行了访谈。
本文所指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名中医,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初期从各地延请的30 余位建院元老;(2)位列全国四批名老中医师承制导师;(3)国医大师;(4)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本文所指老中医是指在世者年龄超过85岁,已经去世者年龄超过90岁。符合两个条件的在世的名老中医有6位,分别为:薛崇成、阎润茗、路志正、程莘农、张作舟、马继兴;已故的有5位,分别为:朱仁康、肖龙友、陈苏生、钱伯煊、董德懋。
本文将他们的养生思想和实践做一归纳总结。
一、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天人合一
名老中医们普遍认为,养生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他们强调,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养生要顺应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规律。
例如,薛崇成教授主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认为春季应注重养肝,夏季应注重养心,秋季应注重养肺,冬季应注重养肾。同时,他还强调,养生要顺应昼夜更替,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调和阴阳平衡,注重情志调摄
名老中医们认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阴阳平衡。他们强调,养生要注重调和阴阳,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同时,他们还强调情志调摄的重要性,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养生要注重情志调摄,保持良好的心态。
例如,阎润茗教授主张“调和阴阳,平衡五行”的养生原则,认为养生要注重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同时,他还强调情志调摄的重要性,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养生要注重情志调摄,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注重饮食调理,强调脾胃为本
名老中医们普遍认为,饮食调理是养生的重要环节。他们强调,养生要注重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他们还强调脾胃为本的重要性,认为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因此,养生要注重脾胃调理,保持脾胃的健康状态。
例如,路志正教授主张“饮食调理,脾胃为本”的养生原则,认为养生要注重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他还强调脾胃为本的重要性,认为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因此,养生要注重脾胃调理,保持脾胃的健康状态。
四、坚持适度运动,注重形神兼养
名老中医们普遍认为,适度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环节。他们强调,养生要注重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他们还强调形神兼养的重要性,认为形神兼养是养生的关键,因此,养生要注重形神兼养,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
例如,程莘农教授主张“适度运动,形神兼养”的养生原则,认为养生要注重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他还强调形神兼养的重要性,认为形神兼养是养生的关键,因此,养生要注重形神兼养,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
结语
名老中医们的养生思想和实践,凝聚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智慧结晶。他们的养生之道,既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又注重调和阴阳平衡;既注重饮食调理,又注重适度运动;既注重形神兼养,又注重情志调摄。这些养生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