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他们,用科技的力量感动中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他们,用科技的力量感动中国!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77229

2024年4月9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其中,几位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尤为令人动容。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

俞老今年96岁,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

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颁奖辞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

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

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

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

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在布隆迪的田间地头,有一位专家就像农民一样劳作,他就是来自中国的水稻专家杨华德。通过潜心带领专家组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八年时间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为摆脱贫困与粮食困境的"金钥匙"。

2024年,60岁的杨华德开始了第三期援非工作,11年的辛勤耕耘,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的友谊和智慧,播撒在这片非洲大地上。

他不只带来了优质稻种,更是传递中非友好情谊的使者。

颁奖辞

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
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
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
黄皮肤汉子的执著,
让黑皮肤的兄弟,
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
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是怎样炼成的?找到这个答案,港口专家张连钢走了10年。

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那时候,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信邪的张连钢带领团队迅速展开科研攻关,用三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常规八到十年建设任务。张连钢也从智慧码头的"门外人",成为智慧码头的"推门人"。2017年5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创下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最高纪录。后来,张连钢团队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并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把买不来的做出来,
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
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
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人才兴国,科技强国
感动中国人物再次向人民递交建设答卷
而科技创新的种子
也悄悄种进了青少年的心中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2014年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
落户中国青基会
用于广泛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
为更好实现小平同志
关心青少年成长的遗愿
扩大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
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
促进学校共青团建设发展
2020年
共青团中央依托中国青基会启动实施
"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它着重从
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天科技
集成电路半导体、虚拟现实
新材料、生命科学等7个领域建设和推进
(扫码助力更多乡村孩子实现科技梦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