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单中,白细胞指标都代表什么?发现有“箭头”怎么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常规报告单中,白细胞指标都代表什么?发现有“箭头”怎么办?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EPU8PU405569MNY.html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中白细胞指标的变化往往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然而,面对报告单上各种箭头和数值,很多人会感到困惑和担忧。本文将详细解读白细胞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检查结果。
白细胞数量和分类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白细胞主要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机体状态变化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发生改变
1. 白细胞数量增高
- 生理性增高: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 病理性增高: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农药等化学药物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导致白细胞升高。
2. 白细胞数量减少
- 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应用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物、生物制剂等。
- 可见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原虫感染(黑热病、疟疾)、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1. 中性粒细胞
- 生理性增高:主要见于年龄、妊娠、运动等。
-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局部感染(脓肿、阑尾炎等)、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等)。
- 降低: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抗肿瘤化疗后等。
2. 嗜酸性粒细胞
- 增高:常见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某些恶性肿瘤等;
- 降低: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严重烧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 嗜碱性粒细胞
- 增高: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转移癌、铅中毒等;
- 减低:常无临床意义。
4. 单核细胞
- 增高:常见于伤感感染、结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 降低:常无临床意义。
5. 淋巴细胞
- 增高: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百日咳、肿瘤、结核病、传染性肝炎等;
- 降低:见于接触放射线、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
一般情况下,白细胞数量增多,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淋巴细胞增高,提示病毒感染可能性大。但也要借助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白介素-6(IL-6)等炎症性指标来进行鉴别诊断。
经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血常规报告单中白细胞指标有了初步了解。没有临床症状且数值在参考区间内上下波动,不必过于担心,关注身体变化并定期复查即可!
热门推荐
夜明砂是什么 夜明砂的功效与作用
积极老龄观引领下的新型养老模式创新
3张清单理清未成年子女抚养权案件处理思路
从YOLO到YONO:年轻人消费观转向可持续生活
韩国MZ超级赛升级:两代棋手16强战战平,8强对阵出炉
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建制城市的形成
十分钟站桩改善睡眠食欲,大成拳养生法科学有效
金鸡独立站桩:传统武术中的全身养生法
站桩养生全攻略:五脏六腑的静立调理法
文化入侵:一种隐形的影响
新闻观察1+1|福州文创如何更上一层楼
跨文化传播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妈妈手”并非妈妈专属:自我检查与中医治疗全攻略
桶装水设备保养要点:清洁检查与滤芯更换周期
家庭教育中的情绪价值传递技巧
从20岁三冠王到660胜,丁俊晖书写亚洲斯诺克传奇
丁俊晖赛季表现低迷,面临失去三项大赛资格风险
丁俊晖世锦赛首轮9-10惜败,九年无冠创生涯新低
时隔1799天!丁俊晖南京夺冠,终结5年冠军荒
时隔1799天!丁俊晖南京夺冠,终结5年冠军荒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通过中医的智慧,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中药科普】说“桂”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朋友圈点赞的4大戳心真相,别怪我没提醒你
人际交往中的4种常用印象管理策略
人到中年,一定要记住:不要在朋友圈显摆这些东西
目前测血糖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苍南潘婉婉三次荣登央视舞台,传承越剧艺术
积雪草在护肤品中对皮肤的作用
积雪草在护肤品中对皮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