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们从未放弃寻找丢失的头盖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们从未放弃寻找丢失的头盖骨”

引用
凤凰网
1.
https://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05/20/1537497_0.shtml

“北京人头盖骨”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文物,其发现和丢失过程充满曲折。从1929年首次发现至今,科学家们从未放弃寻找,各种线索和理论不断涌现,但头盖骨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北京人头盖骨” (资料图片)

从我们学习中国历史开始,前额突出、鼻子宽扁的“北京人”便牢牢占据着历史课本的第一页,而周口店作为远古人类的家园也进入我们的记忆。

让我们来看一看周口店的大事记:

  • 1918年3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遗址找到两种啮齿类和一种食肉类动物化石。
  • 1927年,由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对周口店遗址的“猿人洞”进行大规模发掘。
  • 1929年12月2日16时,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 1930年,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山顶洞人遗址。
  • 1931年,发现了用火遗迹、烧骨、烧石、灰烬和紫荆木炭等,还发现了顶骨和锁骨各1件、2件残破的北京人成年人下颌骨。
  • 1936年,古人类学家贾兰坡连续发掘出3颗北京人头盖骨。
  • 1937年,由于发生“七七事变”,发掘工作被迫中断。
  • 1941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化石遗失。

事实上,从1941年开始,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关心“人类从哪里来”的人士就一直在不断追踪有关的线索,寻找丢失的头盖骨的工作就没有停止过。在今天的新馆奠基仪式上,关于寻找头盖骨的话题再次被提起。周口店遗址博物馆馆长杨海峰表示,对于头盖骨的寻找,我们的意见从未变过,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会百分之百的努力。

丢失的过程令人费解

据史料记载,自1927年起,每块“北京人”化石在发现之后都被送进了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保存和研究;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前发掘出来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化石,除了在上世纪20年代初运往瑞典的以外,其余的全部保存在美国人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

1941年,日本与美国关系紧张,为确保这批文物不落入侵略者手中,有关单位决定将其运到美国暂时存放。1941年12月初,包装在两个大木箱里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离开北京驶往秦皇岛,打算在那里改乘预计8日到港的美国轮船“哈里逊总统”号回国。但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运送化石的列车在秦皇岛被日军截获,同时俘虏了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化石就此下落不明。

这次丢失的损失是巨大的。2005年周口店曾经公布过“北京人”遗失化石的清单,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山顶洞人女性头骨,“北京人”的牙齿、颌骨、脊椎骨,山顶洞人盆骨、肩胛骨等。也就是说,几乎丢失了此前发掘出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全部化石原物。

1949年解放后,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恢复,1966年上半年,在周口店又发现了中国猿人额骨、右顶骨残片等,这也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1941年失踪后目前仅存于世的完整头骨化石。

为什么要继续寻找?——可以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介绍说,尽管所有的化石都留下了复制模型,但模型毕竟取代不了原物标本。比如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对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化石完全有可能提取DNA进行分析研究,但模型显然不可能做到。模型不能反映头骨内部的原状,而对头骨内部表面痕迹的研究是可以分析、推测古人类颅内膜和血管分布情况的。

毕竟,当时发现头盖骨的年代,高科技还没有发展起来,只能利用当时的科研条件进行简单的研究,一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并没有提取出来,现在有许多的高科技手段能够应用到化石人类的研究。如果我们能够寻找到北京人头盖骨,包括同时丢失的山顶洞人的有关资料,就可以利用分子人类学等新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不但能够解决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对于和现代人有着直接关系的基因构成、遗传优化和基因药物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直到今天,在直立人这个进化阶段中,全世界还是周口店发现的资料最多,可惜,最重要的头盖骨却丢失了。

在文化学的意义上,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也非常重要。中国大多数古人类遗址,文化单元单一,只有一个层位,文化层堆积薄,而周口店遗址有多层的人类生活层面和较厚的文化层堆积,这说明古人类在一个遗址或区域内较长和连续的生存行为,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按照顺序排列,裴文中1929年发现的头盖骨被排列为3号。1936年11月,贾兰坡在8——9层连续发现三个头盖骨,而裴文中发现的头盖骨是在11层,同时头盖骨,两者中间差了大约10多万年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非常有意义,可以用一种测量脑容量的方式来研究当时人的思维能力的进化,这对于人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能够找到吗?——没有证据证明它的消失

多年来科学家之所以不放弃寻找头盖骨的呼吁,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按照现存的各种线索,“北京人”头盖骨虽然没有一定可以找到的线索,但也并没有已经消失的证据,它肯定还是存在于世界的某一个地方。

起码有两个线索非常重要:二战后,占领并缴获日本掠夺文物的盟军当时表明,要向中国方面移交的化石有“北京人”头盖骨5个,还有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等,以及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可是,真正移交的时候,只有书面资料,而没有北京人头盖骨等标本。

另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天皇亲自批示要日军北支司令部负责寻找头盖骨。同时派了两位人类学家和一个大特务专门负责寻找。1944年,日本宪兵队还突然逮捕了裴文中,审查头盖骨的下落,结果是不了了之。所有这些,都证明头盖骨当时并没有真正遗失,可能是被一些人掩藏起来了。

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两种,藏于日本说与沉船说

2003年,原藏于“中央地质调查所”档案中的 “北京人”发现者裴文中与遗失事件相关人员的11封通信、7 份剪报首次解密,其中包括1946年1月调查所呈送“经济部”文稿。文件记载:“1945年12月4日北平版《大公报》、1946年1月2日路透社讯——被劫持之‘北京人’已在日本发现。”但几十年来,日本官方、学术界都否认“北京人”在日本。

高星认为,日本投降后,裴文中写信给时为国民政府赴日本接收团成员的考古学家李济,请他务必要在日本寻找北京人化石,结果果真找到了部分石器。后来又有中国科学家到日本寻找,却遭到日本政府阻挠。也许这批化石至今一直静静地躺在某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但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人故意侵占、隐瞒化石存放地点的嫌疑也很大。

还有一部分专家倾向于沉船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曾将美方掌握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下落作为礼物送给中国。尼克松提供的线索是:头盖骨化石可能在“阿波丸”号沉船上。“阿波丸”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日本远洋邮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阿波丸”航行至我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全船2009名乘客及船员只有三等厨师下田勘太郎一人幸免于难。“北京人”头盖骨可能在1941年失踪后,流落到伪满地区,最终被日本人藏起。“阿波丸”号乘员全部是日本人,很有可能将在中国北方搜罗的文物运上船。1977年我国曾对“阿波丸”号初步打捞,未果。

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上升到国家层面

贾兰坡院士之子贾彧彰先生告诉记者,曾经参与过北京人遗址发掘的裴文中先生、杨钟健以及他的父亲贾兰坡先生,在生前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能找回已经遗失的“北京人”头盖骨。1998年,贾兰坡先生还和许多科学家联名签署了一份文件,叫做“世纪末的寻找”,呼吁大家一起来寻找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现在贾兰坡先生在海外的学生还经常给他提供各种线索。2005年,北京市房山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寻找工作队,具体负责寻找工作。当时委员会公布了“远东军事法庭证词录音”等四条重要线索,但直到目前还没有特别的突破,相关工作仍在艰难地进行中。

贾彧彰先生呼吁,“北京人”头盖骨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要将寻找“北京人”头盖骨上升为国家行为,由国家文物局或更高一级的机构来进行,或者成立专项的资金,动员更多的力量来有序地推动,否则随着各种线索的消失,寻找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