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评 | 刘林——霄白城《将军岸》:一部重构宋初江湖的史诗
名家书评 | 刘林——霄白城《将军岸》:一部重构宋初江湖的史诗
《将军岸》是作家、书家、诗人、媒体人霄白城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侠义小说,以北宋开国定鼎天下为背景,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到李煜金陵城降宋,横跨五代末至宋初的历史变迁。这部作品融合了历史叙事与侠义精神,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图景与复杂的人性挣扎,自201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获得文学界、出版界、评论界、影视界及读者的广泛好评。
霄白城作品《何以问长安》在书店陈列
一、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宏大叙事与微观人性的平衡
《将军岸》以50万字的篇幅,构建了一个涵盖帝王将相、侠客文人、隐士流民等多阶层人物的江湖世界。小说不仅聚焦于赵匡胤、李煜等历史人物的权谋沉浮,还虚构了众多草莽英雄与市井人物的命运,通过“铁马江湖”的群像刻画,呈现了北宋初年社会变革中的个体挣扎与集体记忆。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评价其“人物栩栩如生,意趣盎然”,认为霄白城的文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在历史框架中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文笔风格:诗化语言与侠义精神的融合
霄白城擅长书法、诗词与古琴,这些文人修养深刻影响了小说的语言风格。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作家、评论家兴安指出,小说兼具“人物好看、故事好看、语言好看”的特质,尤其语言上追求“诗化叙事”,既有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又融入了古典诗词的婉约意境。霄白城为“80后文人传统的传承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评价其语言“文雅书卷气”,展现深厚的文化修养。例如,书中对江湖场景的描写常借景抒情,以明清小说般的典雅笔法渲染氛围,赋予武侠题材更高的文学纯度。
三、情感现代性:突破传统武侠的叙事视域
小说在致敬金庸等武侠经典的同时,尝试以现代情感结构重构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许苗苗博士指出,霄白城通过“崭新的情感力量”赋予角色现代性,如女性角色在爱情与家国间的复杂选择,侠客对自我价值的反思等,超越了传统武侠的二元对立模式。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性,也引发了当代读者对历史与人性关系的深层共鸣。
四、文人情怀与英雄主义的双重书写
霄白城将自身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投射于创作中,小说中的侠客形象兼具“剑胆琴心”的文人风骨与“家国情”的英雄气概。评论家李林荣认为,《将军岸》并非单纯的武侠小说,而是一部“人生书”与“文人书”,通过虚构的江湖世界探讨了理想、信念与自我超越的主题。例如,主角的成长线不仅包含武艺的精进,更强调其精神境界的升华,体现了作者对古典文人精神的追溯。
五、文化传承与文学价值的争议
尽管小说广受赞誉,但也有评价指出其叙事节奏偏慢,部分情节因追求历史厚重感而略显繁复。然而,霄白城在书中借“千岁兰”之喻,强调历史侠义小说如深植民族文化的根系,虽表面质朴却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这种对文化传承的自觉,使《将军岸》在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连接传统侠义精神与现代文学审美的桥梁。
现在看来,霄白城长篇小说《将军岸》的成功在于其突破了传统历史武侠小说的框架,以诗性语言、现代情感与文人情怀重构了宋初江湖的史诗。它不仅是一部展现英雄骨与家国情的侠义之作,更是一部探索人性深度与文化传承的文学实验。正如霄白城所言,这部小说如同“千岁兰”,根系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而其枝叶则指向当代读者对历史与侠义的重新想象。
霄白城:作家,书家,诗人,媒体人。中国诗书文化传承者。
霄白城,作家、书家、诗人、媒体人。中国诗书文化传承者。2013年,从事国际传播工作,建设BON北京融媒体全球传播平台《北京时间》《中国艺术》,中国内容,全球传播;2017年,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大国品牌》题写片名“大国品牌”;2019年创立霄唐传播机构;2019年,出版长篇历史侠义小说《将军岸》(作家出版社);2024年,出版诗书选集《何以问长安》(作家出版社);在北京、杭州两地举办霄白城文学书法作品艺术展和分享研讨会,倡导“文人书法,诗人手书”文化,构建历史叙事、诗词美学和书法艺术间的桥梁,注重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表达,文学艺术成就和跨界实践,得到程曼丽、颜慧、兴安、李林荣、吴纲、陆春祥、许苗苗、刘豫华、杨昀霖、李素红等著名学者、出版家、评论家、作家、书画家、媒体人好评。被称为当代文化领域的跨界人物。
2024年5月,北京举办“诗书幻化”——霄白城诗词书法作品展;2024年10月,杭州西湖举办“诗书江南”——霄白城《何以问长安》作品会,举行“诗·书·画”西湖雅集。霄白城弘扬诗书,致力于传统文脉当代转译,近年创作《论书绝句》《藜照楼诗话》,理论实践构建美学体系。诗词作品刊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国家级诗赋类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文艺报》《北京青年报》《山西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人民政协网、中国作家网、新浪网、中国网、凤凰网等媒体予以报道。著名作家、艺术家兴安先生评价霄白城“是中国文人传统和性情在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回归,霄白城具有典型意义。”被评篇目:《儒以文阅世,武以侠识人》(作家秦似海,《文艺报》);《延续“最中国”的抒情方式》(《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张鹏禹,《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