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为啥只有28天?真相在这里
二月为啥只有28天?真相在这里
二月为何只有28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跨越千年的历法演变史。从古罗马的10个月历法,到儒略历的改革,再到格里高利历的完善,二月的"短命"历史见证了人类对时间认知的不断进步。
今天是28号,不知不觉中,二月份就这么过完了。大家想过没有,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偏偏二月天数最少呢?平年的时候只有28天,闰年也才29天,比起其他30天、31天的月份,仿佛是被“克扣”了一样。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地球公转与历法的 "小矛盾"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说起。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即一回归年。为了简化计算,公历(格里高利历)将一年定为365天,即平年。然而,这样每四年就会累积大约一天的误差。
为了弥补这个误差,人们决定每四年增加一天,即闰年,这一年有366天。增加的这一天被加在了二月,使得闰年的二月有29天,而平年则保持28天。比如说 2020 年、2024 年就是闰年,这些年份的二月就有29天,而像2023年、2025年这样的平年,二月就只有28天。
古罗马历法的 “前世今生”
早期罗马历法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格里高利历法。最初的时候,罗马历法一年只有10个月。后来罗马国王努马・庞皮利乌斯(Numa Pompilius)为了与农历同步,增加了两个月份,使历法扩充至12个月。这一改革为后来的历法奠定了基础,但二月的“短命”也从此开始。
儒略历的改革
到了公元前 46 年,罗马统帅朱里斯·恺撒(又译儒略·恺撒)大帝制定了新的历法——儒略历。这种历法,分配1年中的12个月,逢单为大月,每月出31天;逢双为小月,每月出30天,这样一年中大月小月各有6个。按此计算,一年有366天了,可实际一年应该是365天呀,多出来的这一天怎么办呢?
凯撒大帝就把主意打到了二月身上。当时的罗马有个习俗,处死的囚犯都在二月份被执行,人们认为二月份是个不吉利的月份,应该从这个月份中减去一天,让不吉利的日子少一天。这样二月份就成29天了,只有在闰年时,二月份才是30天。凯撒大帝的这次改革,让历法变得更科学了,也让二月的天数基本固定了下来,不过故事还没完呢。
罗马广场上的凯撒大帝雕像
奥古斯都的“任性调整”
凯撒去世后,奥古斯都成了罗马皇帝。他发现凯撒出生的七月是大月,而自己出生的八月却是小月。这怎么能体现他的“尊贵”呢?于是,他就任性地把八月也改成了大月,有31天,同时将下半年的其他月份也一并改了。九月和十一月是单数月,儒略历定的是大月,被奥古斯都改为小月;十月和十二月是双数月,儒略历定的是小月,被改为大月。这样,一年中仍然多出一天。
还是那个“可怜”的二月,又被奥古斯都扣掉了一天,这下二月就只剩下28天了,只有在闰年的时候才会恢复到29天。奥古斯都这一调整,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历中月份天数的基本格局,二月也从此坐稳了“最短月份”的宝座,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如果你看得仔细,应该已经发现了:八月,August,其实就是用这个奥古斯都(全名Gaius Octavius Augustus)的名字命名的,而七月,July,也是用凯撒(全名Gaius Julius Caesar)的名字命名的。
现代闰年规则的完善
按照儒略历的算法,每年平均是365.25天,比实际的回归年多了11分钟左右,经过了一千多年的积累,儒略历已经比实际日期晚了11天。因此,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日期进行了修正,1582年10月4日之后直接是10月15日,此外,他还优化了闰年的算法。
这个被命名为“格里高利历”的历法,就是我们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历了。
不过,公历颁布之后,并没有马上被全世界采用,在一些国家,儒略历一直被沿用到了近现代。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在公历11月,但被称为“十月革命”,就是因为俄国在1917年还在使用儒略历。
我国也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开始使用公历,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历才被全面使用。电视剧里诸如“乾隆四十五年”的用法,这才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