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内微出血灶可不是你以为的脑出血,专家带你正确认识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内微出血灶可不是你以为的脑出血,专家带你正确认识它!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3A033OA00

随着高端磁共振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诊断报告:脑内微出血灶。经常会有患者来咨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放射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张伟:我虽然患高血压多年,但一直按时吃药,上次CT检查还没问题,怎么做个磁共振就显示我有“脑内微出血灶”,可我一点症状没有,怎么就脑出血了呢?这个脑出血严重吗?需不需要住院治疗呢?

看来很多人把脑内微出血灶误解为我们常说的脑出血,需要马上到医院住院治疗。但其实,这个微出血灶和我们常说的脑出血是不一样的,在治疗原则上也完全不同。

什么是脑内微出血灶?

脑内微出血灶(CMBs)是一个脑小血管的出血性病理损伤过程,是一种亚临床状态,不一定有临床表现,常见于合并有高血压病或淀粉样脑血管病的患者。其影像学定义:是通过特殊序列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或T2星加权成像(T2*WI)检测到的直径2-5mm,最大不超过10mm的圆形低信号灶,并且排除脑血管间隙、脑沟、脑内钙化等。(如下图白箭所指的圆形低信号黑影。)

是脑内小血管渗漏,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沉积在小血管周围,形成的一个小病灶,严格来讲不是真正的出血。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甚至弥漫性发生。

它的出现,是脑血管脆性增加的表现,是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标志,是进一步发生脑卒中、老年认识障碍等潜在危险因素,可作为一种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提醒我们高度警惕,积极应对,预防更严重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脑内微出血灶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内微出血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人群平均发生率达10.5%,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生率高达1/3。一旦出现,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增加。其发生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症、脑白质疏松症、心脏病抗凝治疗期间等等,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是好发的危险因素。

微出血的出现,往往提示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增加。如果为长期高血压患者,应该积极的控制好血压,并定期复查头部的磁共振检查,最好要做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脑内微出血病灶的变化。如果患者没有高血压病史考虑淀粉样血管病造成的脑内微出血,在治疗中应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以及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抗凝治疗。

遇到脑内微出血灶,应该高度重视,但没必要恐慌,积极应对即可。一般神经内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如血压、血糖、血脂、血液粘度等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制订下一步治疗预防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