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们错怪张学良了?当年一枪不放撤出东北,竟真的另有隐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们错怪张学良了?当年一枪不放撤出东北,竟真的另有隐情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HCKVVFC055693FQ.html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短短半年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作为东北军领袖的张学良,为何会下达不抵抗命令?这一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对我国东北发动进攻,仅半年不到,偌大的东三省全境沦陷。随后在东北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开启对我东北同胞长达14年的奴役与压迫。

而说到东北沦陷,就不得不提起张学良。正是他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随后更是将武器装备封存入库,最后拱手送给了日军。面对有着杀父之仇的日本人,身为少帅的他为何一枪不放?为何其父张作霖在世时日本没有入侵?

时间来到1928年,当时的张作霖还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但由于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北伐,使得张作霖不得不放弃北平,退回东北。

但就在6月4日,他乘坐火车返回东北时,随着一声巨响,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当天就死了。事到如今大家都知道此事是日本人所为。因为早在晚清时期,由于清朝甲午战争失败,使得朝鲜半岛脱离了控制,被日本所占领。

但是日本狼子野心,想要的又岂是小小的朝鲜半岛?占领朝鲜正是为了入侵中国做准备。但是由于民国建立,日本暂时不敢大规模进攻,只得通过朝鲜半岛进入我国东北地区。日本一进入东北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渗透行为,其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使馆商会为掩护,接触和扶持东北各领域的头目。

张作霖正是日本的重点对象。然而张作霖却和日本人玩起了阳奉阴违。他表面上支持日本人在东北的活动,从而得到日本人的资助,但背地里他却拖拖拉拉,到最后他答应日本人的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请求一个都没有兑现。

这下日本人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被骗了。于是他们才策划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但张作霖虽然死了,他的儿子张学良又接了他的班。面对这杀父之仇,双方已经失去了任何谈判的机会。但日本此时已经完成了部分军事部署,于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揭开了入侵我国的序幕。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学良在坐拥几十万大军和整个东北的情况下,竟然下令不许抵抗日本,拱手将东三省送给了日本人,自己则撤到山海关内。

当时许多人都骂他懦弱无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时,又有许多证据证明,张学良并不是单纯的逃避。那个葬送东三省的选择背后,还隐藏一个巨大的利益旋涡,正是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才让张学良不得不做出他一生最后悔的决定。

第一个原因来自张学良自身。他是在其父被炸死后临时上台的,但大家别忘了,张作霖还有一大帮子兄弟。曾经的张作霖只是土匪,能坐上到如今的位置,与他那些兄弟的支持密不可分。

正因为这样,导致当时东北军高层都是排资论辈,张学良面对这些跟他爸一辈的人,自然是难以服众。之所以拥护他只不过是卖他爸的面子而已。而张学良自己也清楚这点,于是后来他找机会处死了东北军元老中的杨宇霆和常阴槐,震慑了其他人。

但这种依靠杀戮建立的威慑,只能消除明面上的冲突,并不能让心中的想法消失。可以说当时的东北军,实际上处于一种明合暗离的状态。因此当日本发起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很可能无法调动军队,反而会让别有用心者趁乱分裂。因此便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与当时的局势有关了。在1930年,蒋介石和一众军阀为了争夺统治权,在中原地带打得不可开交,史称中原大战。而早在两年前的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加入武汉国民政府,正式接受蒋介石的领导。因此在后来的中原大战中,张学良奉蒋介石的命令,带领关东军精锐出关讨伐大汉奸石友三。因此当日军来袭时,东北实际上防御比较薄弱,加上张学良在外,一时间难以调度军队防御。

而另一边,对蒋介石而言,他一直以来的心思都是削弱地方军阀,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他一直把那句“攘外必先安内”挂在嘴边。他在对红军进行围剿时,经常叫地方军阀前去,但对于他们的损失却一概不管。连张学良后来也被他调去围剿我军。因此面对日本入侵时,蒋介石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抵抗,而是赶快把张学良拉拢过来,防止他被他人利用。毕竟他手上还有几十万大军在手。

说完形式,再来看战略。当年张学良面对日本入侵,其实早有察觉。他早在一年前就察觉到了日本的意图,甚至还向蒋介石报告过情况。

然而当时的蒋介石一心在搞内斗,加上之前张学良在1929年,发起了收复中东铁路的冲突。当时张学良和苏联证明对抗,双方参战人数到达20万之多,且张学良一方在开始时占有很大优势。

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张学良被苏联一顿暴揍,损兵折将不说还大失军心。要知道当时的东北军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比起中央军都好一点,但比起苏联终究是差了一截,加上蒋介石又不支援,最后张学良只能吞下苦果,而他的斗志也被这一仗打没了。

除此之外,他和蒋介石都抱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期望西方国家来调停这次战争。这一点在张学良晚年的采访中,由他本人亲口承认。于是在九一八事件发生时,他马上向部队发出了不准抵抗的指令。不仅如此,他还命令部队将武器弹药等统统放进了库房,由此看来他还真以为以后能回来拿。

而在第二天的公开采访中,他更是说出:“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此可见他非但不以为耻,反而觉得自己做了个明智的决定。

而蒋介石也在9月22日和23日发布了《告国民书》说到:“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

不仅如此,在许多年后的今天,台湾更是拿出了当年蒋介石写给张学良的亲笔信,信中蒋介石一再要求张学良不要抵抗,且令他将部队撤到长城一带。结果到了1931年10月24日,国联要求日本撤军,但日本压根没有理会,直接进攻嫩江守军。

直到现在蒋介石才明白日本可不是骚扰,而是要将中国人赶尽杀绝。于是国民政府于1931年11月14日,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

但张学良此时已经吓破了胆,直接放弃锦州逃到了关内。至此东北全境沦陷,张学良就这么眼看着杀父仇人,占领了自己的故乡。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在日后发起了西安事变,企图挽回自己犯下的罪孽。而他自己即使在解除监禁后,依旧没有回到中国,而是去了美国,至死都不敢面对东北的乡亲父老。

因此到现在,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说他是民族罪人。而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