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后易鼻塞?6个小窍门,助您快速通鼻
立春前后易鼻塞?6个小窍门,助您快速通鼻
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立春时节冬春交替,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的非常不稳定,因此许多朋友在生活中都会遇上鼻塞的问题。这个问题虽小,但调理起来仍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鼻塞表现分两种,病因病机要明确
导致我们鼻塞的原因有很多,鼻腔作为主要的呼吸通道,空气中病毒、细菌、过敏原和温度变化的刺激都会让鼻腔黏膜分泌物增多、鼻腔通气道就会变得狭窄,从而引起鼻塞。此外,如果鼻黏膜因为炎症引起水肿,也会引起鼻塞。而我们想要调理鼻塞,往往会按鼻塞的持续时间将它们分为短期鼻塞和长期鼻塞。
1. 短期鼻塞(持续一周左右)
短期鼻塞往往起病比较急,而且进展很快,经常两个鼻孔都会一起塞住,只能张口呼吸。短期鼻塞的同时,还常伴有全身疲惫、喷嚏、流鼻涕的表现。像是伤风感冒、新冠感染都有可能引起短期鼻塞。
短期鼻塞往往是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导致的,长期鼻塞的朋友也有可能因为感受外邪导致病情加重,演变为短期的急性鼻塞。急性鼻炎、鼻窦炎或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发作引起的鼻塞往往属于这种。
2. 长期鼻塞(持续4周以上)
长期鼻塞往往继发于短期鼻塞之后,这样的鼻塞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交替性,也就是一边鼻孔堵塞时,另一边是通气的,左边鼻孔堵了,右边就通气,右边鼻孔堵了,左边鼻孔也会通气。二是间歇性,在夜间、静止和寒冷时鼻塞会加重,白天、活动时,鼻塞就会减轻或消失。
长期鼻塞多是因为正气不足,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或是短期鼻塞失治误治,或是长期不洁空气刺激引起的。长期鼻塞多见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鼻塞提示我们的鼻黏膜存在着炎症状态,鼻塞如何通鼻?
6个方法快速缓解
鼻塞时我们会感觉很难受,因此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能够迅速缓解鼻塞的方法。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 遵医嘱用药
如果我们的鼻塞是鼻部疾病引起的,那么最首要的就是控制鼻部疾病的发作情况。临床上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鼻炎、鼻窦炎的一线用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公认的。除了鼻喷激素以外,减充血剂也可以快速缓解鼻塞,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充血剂的长期使用会导致药物性鼻炎,所以一般不能连续使用超过7天,也不能长期使用。如果感冒鼻塞的情况发作得很厉害,也可以酌情考虑使用减充血剂缓解。
2. 保持鼻黏膜的湿润和温度
鼻黏膜在被寒冷干燥的空气刺激时,就容易鼻塞,所以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也可以起到缓解鼻塞的作用。合适的室温一般在20℃~25℃,湿度以40~60%为宜。如果不便保持室温,还可以用湿的热毛巾敷在鼻子根部,或是在睡前让浴室充满温热的水蒸气,在其中呆5分钟,也可以起到通鼻的效果。
3. 鼻部按摩
按摩是促进鼻部血液循环、恢复鼻黏膜功能、缓解鼻塞的较好手段,有鼻塞的朋友不妨每天做一做,长期坚持效果明显。
具体按摩手法为:点迎香16次,按印堂23分钟,揉睛明23分钟,搓鼻旁30下,每天一次。
4. 鼻腔冲洗
如果是鼻腔内分泌物过多导致的鼻塞,洗鼻可以很好地缓解这种情况。不过洗鼻也有几个注意事项:一是不能用自来水或是自己配制的盐水,要到药店购买生理盐水;二是要把水温保持在37℃左右,过冷或过热的水温反而会刺激鼻黏膜。鼻塞比较严重时可以每日洗鼻,缓解期时一周2~3次即可,如果鼻塞并不严重,也可以不洗鼻。
5. 熏蒸
熏蒸疗法可以通过携带热力的水汽湿润、温暖我们的鼻黏膜,并且清除鼻腔内的致病原,因此也能对睡觉时鼻塞的情况起到缓解、调理的作用。如果无法接受洗鼻,或是天气比较寒冷时想温暖鼻腔,熏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 注意饮食
鼻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此皆脏腑不调,邪气郁于鼻,而清道雍塞矣”。肺开窍于鼻,也就是说,鼻塞主要是因为肺脏的功能失调,再加上感受风邪,由此邪气阻塞鼻腔,因此才导致鼻塞。
鼻塞时,我们不能吃辛辣、油腻、油炸、生冷、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刺激鼻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如果鼻塞比较严重,我们也可以用苍耳通窍茶进行调理。
苍耳通窍茶
功效:解表通窍,祛风燥湿。
材料:苍耳子6克、辛夷花6克(包煎)、白芷5克、薄荷3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后,加茶叶适量,葱白3根,清水2碗,文火煎沸后15分钟即可饮用。
禁忌:苍耳子有小毒,不宜过量使用;血虚气弱者不宜服用。
儿童用法:36岁份量应减半,23岁份量应减为三分之一,2岁以下不宜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平时特别容易鼻塞,或者是鼻塞自行治疗3天以上没有好转,或是鼻塞呈持续性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做个检查以明确病因,再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医学指导:
李云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
曾获“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南粤巾帼好医师”“南粤优秀教师”“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擅长:鼻炎、声嘶、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