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所造成的視覺不穩定與視力模糊
乾眼症所造成的視覺不穩定與視力模糊
干眼症的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燥、刺痛、灼热和异物感等,除了这些常见不适之外,干眼症还可能导致视力模糊,严重者可能会使眼表和视觉受损。
乾眼症對視力的影響
乾眼症不僅影響眼部舒適度,同時也可能對視力造成顯著的影響。視力(視力敏銳度),是用來評估視網膜對視覺圖像的清晰度;而視覺功能(視覺功能)則是描述視力在從事日常活動時的表現。成像在視網膜上的影像品質,取決於光線穿過眼部結構的路徑是否保持清晰。可以想見,眼睛表面的淚膜是光線進入眼睛、形成清晰影像的第一道防線。
而因為淚膜穩定性不佳所引起的乾眼症,可能透過不同機制導致視力下降,其中包括:
淚膜不穩定:淚膜不穩定可能會導致高階像差(高階像差),而高階像差與許多視覺障礙有關,例如視力模糊、光暈和對比視力喪失。
點狀角膜炎(點狀角膜炎):乾眼症常伴隨點狀角膜炎,這會影響光的散射,引發眩光的症狀;有研究利用對比視力和功能性視覺測量發現,乾眼症病人的中央淺層點狀角膜炎會顯著惡化視覺功能和光學品質。
使用人工淚液:使用人工淚液,有可能因而藥膏型人工淚液因為黏度較高,使用後會短暫干擾視覺功能。
不同年齡層的用眼習慣
隨著科技進步,現代人的生活、用眼習慣也逐漸變化。根據調查,近九成台灣民眾有使用智慧型手機,平均每日使用時間長達2.9小時。調查也發現年紀越輕的族群,使用時間越長。
- 49 歲以下年齡層: 每日平均使用手機時間超過3小時。
- 29 歲以下民眾: 每日平均使用手機時間則在5小時以上。
而英國一項系統性回顧和綜合分析顯示,全球各年齡層的螢幕使用時間(螢幕使用時間)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均有增加,特別是6 – 10歲的兒童,每天平均增加1.4小時。
在這用眼過度的時代,人們在學習、工作或娛樂上,無時無刻不盯著電腦、手機平板或電視螢幕,除了加深近視或數位視覺疲勞(數位視覺疲勞)之外,過度專心地盯著螢幕讓許多人忘了眨眼,導致眼球表面的淚液蒸發,無疑也會引起或加重乾眼症的症狀。
乾眼症視覺症狀的呈現特徵
探討乾眼症對視力的影響時,通常會著重於功能性視力(功能性視力),也就是視力在持續的視覺活動中隨時間變化的表現,以更準確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視覺功能狀況。
乾眼症對視覺功能產生的不良後果是不容忽視的,多項研究表明,乾眼症對視覺功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閱讀:與正常人相比,乾眼症病人在持續凝視、閱讀一段時間後,閱讀速度會明顯下降。
駕駛:調查指出乾眼症病人中,有三成自述其駕駛能力受到影響,症狀嚴重的乾眼症病人受影響的比例更高達四成以上。
視覺相關生活品質:研究以視覺功能問卷對乾眼症病人和一般族群進行評估發現,乾眼症病人有明顯較差的一般視力、眼睛疼痛、遠距離活動、視覺相關心理健康和依賴程度,表示視覺相關生活品質較為低落。
預防與緩解方法
綜上所述,除了眼睛乾澀、有異物感之外,視力模糊也可能是得到乾眼症的徵兆。許多研究證實乾眼症會影響視覺功能,不僅使生活品質變差,還可能降低駕駛能力,陷自身或他人於危險之中。因此,我們平時應盡量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在發現乾眼症症狀時應即時諮詢醫師,盡快改善生活習慣或環境,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為了阻止乾眼症對視力造成影響,您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 長時間盯著電腦或手機螢幕時,別忘了定時眨眼。
- 在桌上放一杯水或使用加濕器,提高所處室內環境的濕度。
- 外出時配戴太陽眼鏡或護目鏡,減少陽光和風的刺激。
- 避免電風扇或暖氣直吹眼睛。
- 保持均衡飲食,適時補充水分,注意眼部清潔。
- 在醫師處方下使用人工淚液,若症狀持續或有特定狀況,尋求醫師建議採取更進階的治療方式。
透過這些簡單的預防和緩解措施,可以有效減少乾眼症帶來的不適,保護您的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