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醉驾的代价:从法律到信用的全方位警示
酒驾醉驾的代价:从法律到信用的全方位警示
酒驾醉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危及自身安全,更可能给他人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近年来,随着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成为社会共识,但仍有部分人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可以蒙混过关。但事实证明,这种侥幸心理只会让自己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
甲:“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你要不走路回家吧。”
乙:“没事,我才喝了这么一点点,清醒着呢!再说了,交警肯定下班了。”
乙:“哟呵,嗨起来。”
“您好,是110吗?有人喝醉了,我怀疑是醉驾!”
交警说:“请呼气。”
被告人乙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危险驾驶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阿福法官来给大家算笔账
法律上的代价
酒驾,首次查获的,驾驶证暂扣6个月、记12分并处1000元到2000元罚款;再次查获,处10日以下行政拘留、吊销驾驶证并罚款1000元到2000元。
醉驾,一旦查获,将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考取驾驶证。
如果酒驾、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考取!
经济上的代价
驾驶人酒后车祸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予理赔。职工因醉酒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不享受国家有关工伤保障。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将加重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
造成人员死亡的,将面临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巨额费用。
职业上的代价
大多数情况下,酒后驾驶行为属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应处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等党纪处分。醉驾被判处刑罚的,党员干部一律开除党籍和公职;律师、医师会被吊销执照;公司法定代表人无法顺利办理营业执照;从事出租车、客运车辆等营运行业驾驶人,将终身不得从事运营类工作。
免予刑事处罚的,党员干部也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处分。
信用上的代价
个人因酒驾、醉驾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记录将会伴随终生,并直接影响个人信用记录、贷款和消费。
酒驾醉驾既是对自身安全的忽视,也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其代价之大,是每个人不能承受之重。请牢牢记住“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主动劝阻酒驾醉驾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