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锚定2030年前登月,还有哪些准备工作要做
我国锚定2030年前登月,还有哪些准备工作要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稳步推进,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将于10月30日发射,搭载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他们将在轨驻留期间执行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同时,中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10名预备航天员将为未来的登月任务做准备。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30日04时27分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11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开展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今年5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并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后续,将有序开展8大类200多个科目的训练任务,特别是针对第四批航天员不仅要执行空间站任务,还有未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新特点。
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实施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3次飞行任务。
文昌发射场主要执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后续还将承担载人登月飞船、着陆器等发射任务。登月任务发射工位等设施正在进行建设施工。
载人月球车方案征集经过两轮择优,最终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空间技术研究院团队分获前两名,两者在创新性和先进性上各具特色,都获得了月球车初样研制合同,并行开展研制。后续,将在初样研制结束时开展比测,最终决定中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月球车研制团队。
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工程全线正在全面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航天服、载人月球车等正按计划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相关地面试验,先后完成了飞船综合空投、着陆器两舱分离、火箭芯一级三机动力系统试车、YF-75E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等大型试验,保障上述生产试验的一批地面设施设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载人前的飞行试验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科学研究目标和配套载荷总体方案基本确定,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正紧张有序地开展研制建设。
中国人登陆月球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任务的成功实施。
技术突破与装备研制
重型运载火箭:研发长征十号运载火箭,能够将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载人飞船与月面着陆器: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这些设备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相关试验。
登月航天服:开发适合月球环境的登月航天服,以保护宇航员免受辐射和极端温度的影响。
载人月球车:研制载人月球车,供航天员在月面进行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
生命保障与安全系统
解决航天员在地月往返过程中的生命保障、安全以及工作条件问题,确保航天员能够在月球表面进行短期驻留。
地面试验与验证
进行地面条件的建设,确保各项试验都得到充分验证,包括交会对接技术、轻量化新型对接机构的研制等。
航天员训练
航天员需要接受训练,掌握飞船和着陆器的操作技能,包括正常和应急飞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进舱,在六分之一重力条件下负重行走,月球车远距离驾驶,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技能。
国际合作与资源利用
探索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机会,如寻求乌克兰推进和火箭设计工程师的帮助,研究用于月球的大型登月车的发动机设计。
发射场建设
文昌载人月球探测发射场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以支持主要的交通系统。
科学载荷与实验站建设
征集科学载荷方案,推动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并计划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准备,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并开展科学考察和技术试验,逐步建立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