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学习笔记-需求优先级的确认方法
技术学习笔记-需求优先级的确认方法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确定需求的优先级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大客户定制项目、0-1打造阶段的产品以及1-N阶段的B端商业产品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需求优先级确认的方法,包括权力/收益矩阵、KANO模型和效益评估等工具。
对于大客户定制项目:关键角色满意度
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甄别出这个需求对产品最终成功指标的影响度。对于大客户项目,让大客户满意的是最关键的点。当我们分析需求优先级的时候,可以根据权力/收益矩阵来确认优先级。
通常我们会重点关注A、B区域的利益相关者,他们通常是购买方的采购负责人和公司老板。对于C、D我们不需要投入过多关注,但是也不能疏忽,他们可能对这个项目购买存在间接影响力。
- A区:采购负责人,权力高利益低需要让其满意(多沟通,明确对方的想法)
- B区:企业老板或CEO,培训负责人 ,权力高利益高需要重点关注(定时汇报)
- C区:一线基础员工,如销售,客服等人员,权力低利益低努力最小
- D区:部门管理人(组长或主管),权力低利益高多共同保证信息获取
案例:培训企业购买师资机构的在线企业培训系统
0-1打造阶段的产品:MVP版本的交付和反馈
优先级定性分析方法KANO
KANO模型可以识别用户对功能的感受度。在KANO模型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可将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五类: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无差异需求、反向型需求。
- 我们要尽量避免无差异型需求,反向型需求,至少做好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再挖掘兴奋型需求。
1)兴奋型需求
所谓暗处若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降低;若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的提升。当用户对一些产品或服务没有表达出明确的需求时,企业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用户产生惊喜,用户就会表现出非常满意,从而提高用户忠诚度。这类需求往往是代表顾客的潜在需求,企业的做法就是去寻找发掘这样的需求,领先对手。
2)期望型需求
所谓痒处。当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降低。它是处于成长期的需求,客户、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都关注的需求,也是体现竞争能力的需求。对于这类需求,企业的做法应该是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质量,力争超过竞争对手。
3)基本型需求
所谓痛点,对于用户而言,这些需求是必须满足的,理所当然的。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但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得到显著提升。对于这类需求,是核心需求,也是产品必做功能,企业的做法应该是注重不要在这方面减分,需要企业不断地调查和了解用户需求,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在产品中体现这些要求。
4)无差异需求
用户根本不在意的需求,对用户体验毫无影响。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对于这类需求,企业的做法应该是尽量避免。
5)反向型需求
用户根本都没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满意度反而下降。总而言之,我们做产品设计时,需要尽量避免无差异型需求、反向型需求,至少做好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如果可以的话再努力挖掘兴奋型需求。
定量分析各需求层级:调查问卷
KANO模型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贴合业务需求,从具备程度和满意程度这两个维度出发,将新增功能进行区分和排序,从而知道:哪些功能是一定要有,否则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基础属性、期望属性);哪些功能是没有时不会造成负向影响,拥有时会给用户带来惊喜的(兴奋属性);哪些功能是可有可无,具备与否对用户都不会有大影响的(无差异因素),哪些功能是不能有的,有了会造成客户反感的(反向因素)。我们需要在功能设计之前利用KANO模型进行分析。
示例:对任意一个需求,我们都要从有和没有两面出发收集用户的反馈。
此问卷调查表划分维度有两个:提供时的满意程度、不提供时的满意程度。
样例:
满意程度被划分为5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因为人的满意程度往往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
对于一个需求的两个问题的答案分布可以判断出对于这个答题者,这是什么层次的需求。
- 类型:
- A:兴奋型;
- O:期望型;
- M:必备型;
- I:无差异型;
- R:反向型;
- Q:可疑结果。
对于一批发放出去的问卷,我们选择统计结果的众数选项作为该需求最终的定位。
1-N阶段的B端商业产品:经济效益
重要性/紧急矩阵
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效益去衡量重要性:
效益是短期和长期经济收益的综合评估。
- 短期收益来源:承诺某些功能就可以和处在售前阶段的客户谈下合约。
- 长期收益来源:估计某个功能能够解决的场景价值。通过大概估测,没有这个功能时,客户想达到业务目的需要投入多少人、多长时间,这些人需要的薪资是多少,这个事每年做几次,最后大概能评估一个年度货币成本数量级即可。
通常来看,处于售前关键时刻(即将签约)的大金额客户经济效益是最高的,其次是涉及客户多,业务价值高的普适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综合需要考虑开发成本和开发难度。
- 可能有些小需求经济效益不高,但成本极低,此时考虑到市场响应和客户满意度,也可以将这些小需求排入靠前的开发迭代。
- 对于经济效益高但难度大、成本高的需求,不能因为难就一直拖延着不做,我们需要勇于啃硬骨头,在具体推进时可以把这类需求穿插在多个迭代中推进。
本文原文来自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