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国内学者合作开发个性化癌症免疫疗法
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国内学者合作开发个性化癌症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免疫治疗,但其疗效仍然有限。近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南昌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工程益生菌的活体药物工厂,能够生物合成抗PD-1并释放IL-12,成功诱导了从T细胞耗竭到高效免疫级联调控激活的潜在范式转变,为未来的临床癌症生物免疫治疗带来了巨大希望。
研究背景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免疫治疗,为多种晚期癌症提供了巨大的临床益处。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仍然有限,并且由于以T细胞耗竭为特征的高度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TME)在有限比例(20%-30%)的患者中实现了免疫应答。特别是,肿瘤特异性T细胞浸润不足是改善肿瘤微环境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和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主要障碍。
为了克服这种免疫耐药并实现从T细胞耗竭到活化的潜在范式转变,迫切需要在ICB治疗期间触发足够的可操作靶点并增强治疗反应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前瞻性策略是采用肿瘤内免疫治疗来产生大量细胞毒性T细胞浸润,进一步深度扩增检查点轴,实现全身抗肿瘤免疫,对ICB治疗有强烈反应。
研究发现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工程益生菌(白细胞介素[IL]-12纳米颗粒大肠杆菌Nissle 1917 [INP-EcN])作为活体药物工厂,生物合成抗PD-1并释放IL-12,通过T细胞级联调控启动全身抗肿瘤免疫。机制上,INP-EcN不仅持续生物合成抗PD-1以缓解免疫抑制,而且通过IL-12的反应性释放有效级联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和浸润,从而达到对ICB的足够激活阈值。
与商业抑制剂相比,INP-EcN的肿瘤靶向和定植显著增加了局部药物积累,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和转移。此外,免疫分析显示,抗PD-1/IL-12以CD8+T细胞依赖性方式有效级联促进抗肿瘤作用,阐明了ICB与细胞因子激活的免疫相互作用。最终,这种工程益生菌实现了从T细胞耗竭到活化的潜在范式转变,并在抗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前景。
研究结论
该联合抗肿瘤生物免疫疗法阐明了ICB和细胞因子激活的免疫调节机制。这种基于活体药物工厂的治疗策略成功地诱导了从T细胞耗竭到高效免疫级联调控激活的潜在范式转变,为未来的临床癌症生物免疫治疗带来了巨大希望。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