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手表效应”,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打破“手表效应”,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又到周五啦,让我们一起搭乘沪小康×600号心灵列车,探索心理学上的“手表效应”,并学习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有时候,面对多个选择和标准时,我们会变得像手表的秒针一样摇摆不定。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手表效应”。
“手表效应”是如何作用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小故事来理解“手表效应”。有一天,小明和妈妈在路上遇到红灯。小明止住脚步,但妈妈却拉着小明说:“别磨蹭了,现在又没有车。”这个场景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当面临不同的标准时,人们往往会陷入困惑,变得摇摆不定。
“手表效应”的启示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的原则,避免陷入“手表效应”的漩涡呢?
1. 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在评价体系
我们在进行重要的人生抉择时,有时会屈从于传统、责任或长辈的压力,而不是遵从自己的本心。不妨静下心来,多听一听自己心底的声音,尝试去建立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而不是通过外界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价值;去体会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基于此,给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2. 筛选和过滤不必要的信息
在信息爆炸时代,过多信息可能会让人难以取舍,因此,我们要学会筛选和过滤不必要的信息。面对多个选择时,精简选择可以减少决策的难度,提高决策的效率。试着选择一个相对可靠的标准,并坚持使用它,避免因信息过多而产生混乱。有时,过于追求完美可能会导致决策瘫痪。尝试接受一个可取的方案,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对该方案进行优化是更为实际的选择。
3. 明确前进的目标
拥有清晰目标的人更易取得成功,而目标模糊甚至没有目标的人,往往生活得不如人意。但目标过多并非好事,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很少有人能兼顾多个目标。假使你有很多目标,那么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放弃”是人生的必修课。什么都想要,最终什么都无法得到,放弃次要目标会让你变得更加心无旁骛,更加一往无前。
医学顾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顾楠楠(医师)、 乔颖 (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摄图网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