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讲清楚同济版高等数学中《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所有求极限的方法
一篇文章讲清楚同济版高等数学中《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所有求极限的方法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同济版高等数学第一章中求极限的各种方法,包括直接代入法、因式分解法、同除法、倒数函数极限法、有界函数与无穷小乘积法、两个重要极限法、等价无穷小替换法、拆分法、换元法和公式法等。每种方法都配有适用情况、方法描述和具体的书中例题,部分例题还附有详细的解题步骤和图片说明。
直接代入法
适用情况:
- x→有限值。
- 代入后函数有定义。
方法描述:
直接代入法顾名思义,把极限点直接代入函数计算。
书中例题:
- 习题1-5 1 (1),直接把2代入x。
- 习题1-5 1 (2),直接把根号3代入x。
- 习题1-5 1 (4),此题不为单独直接代入法,为同除法+直接代入法复合,之后的章节(三)会讲解同除法。
因式分解法
适用情况:
- 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 约分化繁为简。
方法描述:
因式的定义:“因式”(factor)是指能整除某个数学对象(如多项式、整数或矩阵)的元素。简单来说,因式是一个可以将给定对象拆解成乘法形式的部分,通常是该对象的“组成部分”。
因式分解的定义:“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或数学表达式拆解成其因子的过程,这些因子可以是更简单的代数表达式。简单来说,因式分解就是将一个复杂的数学表达式表示成若干个乘积的形式,这些乘积的各个因子比原始表达式简单。
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
(二.1)、分子分母凑平方差公式
书中例题:
- 习题1-5 1 (3),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
- 之所以从因式分解法从单拎出来分子分母凑平方差公式的方法,因为它在课后习题中多
- 习题1-9 3 (4)
- 其实(4)题可以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来解答:
- 习题1-9 3 (7)
★习题1-9 4 (6)
看看word,In fact答案是最后才使用的代入法,我前面就使用了,不知道严谨不严谨:
★总习题一 9 (2)
(二.2)、提取公因式法
方法概述:
公因式定义:一个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提取公因式进行约分化简。
书中例题:
★习题1-5 1 (13),提取公因式n
★习题1-9 4 (8)
同除法
适用情况:
- 分数形式。
- x→∞。
注意:x→0是绝对不适用的,因为分母不可为0。
方法概述:
分子分母同除最高次幂。
书中例题:
- 习题1-5 1 (7),实则答案先运用了因式分解法再同除最高次幂最后直接代入,也可以像我写的一样直接同除最高次幂。
- 习题1-5 1 (8),同除最高次幂再直接代入。
倒数函数极限为0⇒原函数极限为∞
理论支持:
第四节 无穷大与无穷小 P34
第四节 无穷大与无穷小 P36
方法概述:
所求原函数的倒数函数极限等于0,则原函数的极限等于∞,但该方法总是正确,该方法只有在 f(x) 为单调正函数或单调负函数时才是正确的(区间单调也算)。对于非单调函数,可能不成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具体情况我还不明白,不敢定论。
之所以单列出一个方法,是因为书中给出了一道答题全为这种题目,具体题目如下:
书中例题:
- 习题1-5 2 全部题目
★总习题一 9 (1)
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方法概述:
正如题目。
书中例题:
- 习题1-5 3 全部题目
两个重要极限——第一重要极限
方法概述:
注意第一极限及其变形。
书中例题:
- 习题1-6 1 (1)
- 习题1-6 1 (3)
其实也不用写为倒数形式,由于其变形形式,如下即可:
两个重要极限——第二重要极限
方法概述:
书中例题:
- 习题1-6 2 全部题目
(小标题好像丢了...) - 习题1-9 4 (4)
等价无穷小替换
方法概述:
正如题目所述。
常用等价无穷小:
图片源于: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D%89%E4%BB%B7%E6%97%A0%E7%A9%B7%E5%B0%8F/7796020
书中例题:
- 习题1-6 1 (5)
- 习题1-6 1 (6)
- 习题1-9 3 (8)
- 总习题一 9 (8)
拆分法
方法概述:
将表达式拆分之后使用两个重要极限或者其他公式进行求极限,实则也可以归类于各个公式中,为什么要单独列出来?因为我总反应不过来。
书中例题:
- 习题1-9 4 (5)
★总习题一 9 (3)
★总习题一 9 (5)
★总习题一 9 (6)
此题运用的方法就多了:拆分法+第一重要极限+和差化积+二倍角公式
(十)、换元法
方法概述:
解一些复杂的因式分解问题,常用到换元法,即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多项式,若把其中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用新字母代替(即换元),则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减少多项式项数,降低多项式结构复杂程度等方面有独到作用 。
书中例题:
★习题1-9 4 (7)
★总习题一 9 (7)
公式法
方法概述:
之所以不给公式法编号并且放到最后,是因为 "公式法" 这样的说法比较笼统,实际上我们所运用到的大多数方法都是为了约分,化繁为简,但是由于一些具体到公式的解法无法细致归类,我索性就把它们全部归类到 "公式法" 当中。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棋盘格子放麦子,这个故事就源于等比数列,但可以大多数人都没看过故事后半段,很有意思的数学小故事。
书中例题:
- 习题1-5 1 (11),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数学王子高斯关于等差数列的故事。
书中例题:
- 习题1-5 1 (12),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立方差公式
书中例题:
- 习题1-5 1 (14),运用立方差公式后通分再约分。
和差化积公式
书中例题:
- 习题1-9 3 (6)
参考资料
- 高等数学·上册 第七版 (同济大学数学系)
- 高等数学 同济第七版 上册 习题辅导书 -- 常桂娟 -- 2015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因式分解法_百度百科
- 等比数列_百度百科
- 公因式_百度百科
- 等差数列_百度百科
- 等价无穷小_百度百科
- 换元法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