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什么?从生物学到种植技术全解析
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什么?从生物学到种植技术全解析
马铃薯,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在餐桌上占据重要地位,其生物学特性也颇具研究价值。本文将为您揭示马铃薯无氧呼吸的奥秘,并详细介绍其科学种植方法,让您在欣赏其美味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这一作物的生长秘密。
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
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无氧呼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同时脱下四个活化氢,并产生少量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
第二阶段:同样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此时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植物和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而高等动物以及部分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甜菜块根、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土地整理
土壤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通气性能良好的砂壤土进行种植。
深耕施肥:深耕深翻30cm左右,整平起垄(垄面宽80-85cm,沟底宽20cm,垄高25cm),同时将全部的腐熟鸡粪,30-40%的氮肥,60-70%的磷肥,30-40%的钾肥,6kg硫酸镁,0.5kg硫酸锌施入田中。
施肥量:亩产量为3000kg的地块,施加500-700kg有机肥(以纯鸡粪晒干重量为准),14-18kg氮肥,8-10kg磷肥,25-35kg钾肥。
种薯处理
芽眼处理:在播种前15-20天左右,将种薯去除,放置在温度为13-15℃的散射光环境下,平铺2-3层,每隔2-3天翻动一次。当芽长至0.5-1cm左右的时候,切块。
切块标准:播种前3-5天左右,将种薯切块,保证每个薯块重量为35-50g,上面拥有1-2个健壮芽眼。
播种
播种时机:当10cm处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每亩地的用种量为120-150kg左右。
种植密度:双行种植,垄内行距为28cm左右,株距为22-23cm左右。
覆土要求:播种结束后,薯块上覆盖10-15cm的土壤,每亩地保留4000-5000株苗。
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出苗达到70-80%时,施加20%的氮肥,5%的磷肥,5%的钾肥。
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后7-10天左右,施加20%的氮肥,10%的磷肥,10%的钾肥。
第三次追肥:在第二次追肥后10-12天左右,施加15%的氮肥,10%的磷肥,25%的钾肥。
第四次追肥:在第三次追肥后的10-12天左右,施加15%的氮肥,15%的磷肥,20%的钾肥。
膨大期管理:在薯块膨大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5ppm膨大素溶液,供喷施2次左右。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原则:前期保持湿润,结薯期多水,后期爽水。
具体要求:播种至出苗期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左右。结薯期,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左右。收获前10天以内,不浇水。
培土
在幼苗出全后10-15天左右,进行第一次培土。在幼苗出全后20-2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培土。在现蕾初期的时候,进行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不低于1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