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茶:从品种特征到冲泡方法的全面解析
铁观音茶:从品种特征到冲泡方法的全面解析
铁观音茶,源自中国福建省安溪县,是一种独特的乌龙茶品种。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浓郁的香气和甘醇的口感而闻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铁观音茶的定义、品种特征、产地由来、制作过程、冲泡方法以及咖啡因含量等信息。
1. 铁观音是什么?
铁观音茶树起源于福建省安溪县,是一种原生茶树品种。其叶片具有明显的红心、歪尾以及向上卷曲如波浪状的特征,通常被称为“红心歪尾桃”。冲泡后,茶汤色泽乌润,口感沉重似铁,因此得名“铁观音”。目前市面上的铁观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铁观音品种制成的茶(正欉铁观音),另一种是以铁观音制法制成的茶(常见型铁观音)。
传统铁观音的制作方法中,发酵程度在40-50%,属于半发酵茶。经过6-7分火的烘焙,具有浓郁的烘焙香气和滋味。需要注意的是,现今中国的铁观音与台湾的传统制程已有很大差异,发酵程度较低,口味近似四季春,被称为“绿观音”,另外也有发酵程度较高的“红观音”。
铁观音茶属于中发酵重烘焙的部分发酵茶类,因烘焙工艺,在台湾茶风味轮中归类为焙香型球形乌龙茶。冲泡后水色呈琥珀略红,味道浓郁醇厚,微涩中带有甘润,伴有纯和的弱果酸味。多次冲泡仍能保持芬芳甘醇,有回韵者为佳。
2. 铁观音的产地产及由来
铁观音茶源产于中国安溪地区。清光绪年间,张迺妙及张迺乾兄弟将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木栅樟湖山种植,使木栅成为铁观音茶的主要栽种区域。
3. 铁观音的命名由来
关于铁观音的命名,有两种主要说法:
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福建安溪有一位笃信佛教的茶农,每日早上都会拿一杯茶去诚心供奉观世音菩萨。有一天,他梦见自己在溪涧边的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次日,他循梦中路径寻觅,果然发现一株奇异地茶树,遂挖回种在家中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采制后,发现品质特异,香韵非凡,且又浓烈如铁,加上这杯茶是观世音菩萨所赐,故取其名“铁观音”。
根据清朝王士让所著的《堯陽鄉南岩小引》记载,王士让于乾隆元年(1736年)时,在野外发现了一颗茶树,遂带回家试种。这株茶树的叶子边缘有锯齿状,叶片呈圆形且叶心有明显的红心。茶树成熟后,王士让亲自试制茶叶,发现滋味不凡。后王士让因事去北京拜见当时的侍郎方望溪,便带着自己的茶作为伴手礼。方侍郎品饮后也觉得确实不凡,后乾隆皇帝召见时,方侍郎也以此茶进献。乾隆皇帝品饮后,觉得这个茶叶外观看似铁色,且味道浓厚甘醇,喝了之后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就好像观世音菩萨普洒甘霖一样。方侍郎听后回答说此茶正是发现于南山观世音岩下,乾隆皇帝听后就决定御赐此茶“铁观音”之名。
4. 铁观音生产制造过程
目前铁观音的制作方法与球型乌龙茶相似,茶叶经过萎凋后,通过调控搅拌过程提升发酵度。制成的茶叶再经过反复烘焙,加深焙火程度,使茶中的成分在火温作用下转化为特有的香气和味道。
5. 铁观音如何冲泡饮用
热泡法
- 冲泡时间:记得要温润泡后冲泡,时间比较稳定,每多一泡加5秒,可回冲6次以上
- 使用茶量:茶叶量约1/3壶
- 使用温度:推荐使用摄氏100度水温,沸水最佳
范例:使用一般常见陶壶
- 温润泡:10-15秒
- 一冲:30秒
- 二冲:10秒
- 三冲:15秒
- 四冲:20秒
- 五冲:25秒
- 六冲:30秒
冷泡法
- 冲泡冷泡茶,茶叶:水的比例约1:100。5克的茶叶,置入600毫升左右的冷开水。
- 铁观音属于球型炭焙乌龙茶,因此冷泡时间较长,约8-10小时。
铁观音拿铁
- 茶叶:水的比例约1克:25-50毫升(根据个人浓度喜好决定),加入沸腾后的热水,浸泡1~2分钟。
- 选用水牛奶倒入牛奶盅,把牛奶盅放入锅中以沸腾的水隔水加温一分钟,约摄氏60~70度时再将温牛奶倒入杯中,最后将茶与牛奶的油脂完美融合,取1:1的比例即为最完美的鲜奶茶。
或者
- 茶粉:奶的比例约2克:100毫升,将茶粉均匀的搅散,倒入牛奶混和即可完成。
6. 铁观音咖啡因含量
经过多次烘焙的铁观音茶,茶叶中所含的刺激性物质与咖啡因含量都相对较低,因此即使是长者或肠胃不适者也可以轻松饮用而无负担。
本文原文来自teagard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