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连珠”将现天宇 千年一遇引关注
“七星连珠”将现天宇 千年一遇引关注
近日,“七星连珠”成为热门话题。网上不少传闻称2025年2月28日将出现此天象,一些自媒体更是将其描绘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奇观,引发了大众的好奇。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中的“六星连珠”情节也进一步推波助澜。
那么,“七星连珠”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预示吉凶吗?
在我们的夜空中,有相对不动的恒星和在群星之间“流浪”的五大行星。中国古代按五行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有时也将日月视为行星,称为“七曜”。到了现代,太阳系的行星被重新定义为围绕太阳轨道上运行的天体,地球跻身大行星之列,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形成了如今所说的“八大行星”。因此,现在所说的“七星连珠”,指的是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
至于连珠或联珠,是指我们所看到的夜空天象。古代人们说的“五星联珠”或“五星聚”,并不仅仅是五星同现,而是要求它们在较小的天空区域内靠得很近。古人发现,日月五星运行轨迹都在黄道附近,黄道是太阳在恒星背景里行进的轨迹,是一个大圆。唐代韦庄诗中提到的“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描述的就是这个现象。
古人认定的“五星连珠”,需要五星聚集在黄道东西10度范围之内,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根据现代天文计算,在过去6000年里仅发生9次,数百年才有一次。而如今网络上所谓的“七星连珠”,定义则宽泛得多。例如2月28日即将出现的“七星连珠”,只是七大行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东西跨度达117°,跨越了大半个天空。通常情况下,天王星、海王星只有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下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而且当天它们非常接近太阳,观测条件并不好。不过,前后几天也能看到类似现象。这种宽泛定义下的“七星连珠”三五年就会出现一次,上一次是在2022年6月中旬,观测条件更好。
在中国古代星占学体系中,“五星连珠”被赋予重大政治意义。古人认为上天的神灵会通过天象预警人间的福祸。《开元占经》引《荆州占》认为,“五星者,五行之精也,五帝之子,天之使者,行于列舍,以司无道之国。”如果国君做得好,五星就按预期顺畅运行;如果国君无德,则“五星逆行变色,出入不时,扬芒角怒,变为妖星。”
火星被视为不祥之星,常被认为预示着战乱、灾荒。“荧惑守心”(火星在心宿附近)被视为最不祥天象之一,预示帝王驾崩、王朝动荡。《开元占经》列举了数万条五星运行异常所预示的灾祸。当五星聚集在某个星宿之中,象征着改朝换代,对于得利一方来说,当然是大吉大利,而对于失利一方则是非常凶险。
正因为古代帝王深信天象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重要目的即为帝王解读吉凶。但现在的天文、物理科学早已指出这类认识的荒谬性,天象与人间吉凶并无关联。
从科学视角来看,“五星连珠”在古代天文学背景下也有其科学意义。为了预测未来数年行星的位置,天文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称为“上元积年”法的方法,即在过去某个理想的起始时刻“上元”,日月五星在同一位置,方便利用它们的运行周期来推算未来的位置。然而,这种方法由于日月五星运行周期复杂,并不奏效,后来逐渐被舍弃。
今天,我们计算行星位置需要以牛顿力学为基础,考虑日月行星之间的引力,可以推算出过去或未来千百年行星的具体位置。这门学科称为“天体力学”,至今仍是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样,由于我们已经认识到太阳系几乎是一个平面,八大行星都在黄道面附近运行,所以从太空视角下,“行星连珠”或“行星十字架”之类的排列,可以轻易计算出来。但这只是巧合的排列形式,是正常运动的一个瞬间而已。占星师或者一些人,利用这些现代科学成果继续附会上古老的占星说法,包装成“预测吉凶”来吸引眼球。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借现代科学成果的瓶子装古老迷信的旧酒,根本不值得认真看待。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观测“七星连珠”当作亲近宇宙的机会,仰望星空体悟宇宙之宏大,将探索精神融入生活。每一天都是宇宙赋予我们的美好时光,无论环境如何,保持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才是面对宇宙和人生的正确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