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镰枪大破连环马-铜铁锥凿漏海鳅船:从冷兵器的战术运用看水浒英雄的战争智慧
钩镰枪大破连环马-铜铁锥凿漏海鳅船:从冷兵器的战术运用看水浒英雄的战争智慧
在中国的古代小说中,很多兵器与人物形象已融为一体。提到金箍棒,人们就想到孙悟空;提到风火轮,人们就会想到哪吒;提到两把板斧、一条禅杖,人们就会想到李逵、鲁智深;用青龙偃月刀的是关云长,用丈八长矛的是黑脸张飞。
中国历来有“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十八般兵器”之说,《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铖并戈戟,牌棒与枪杈。”而《水浒传》全书,实际描写的兵器远不止这十八种,粗略一数就有三十多类,由于形状和作用的不同,每类兵器又被细分为很多种,如“枪”有白点钢枪、钩镰枪、苦竹枪、笔管枪、铁枪、飞枪、绿沉枪、鸦角枪、黑杆枪;“棍”有杆棍、齐眉棍、水火棍、狼牙棍、哨棒等。
在作者施耐庵的生花妙笔之下,梁山英雄手中的各种兵器被赋予了刚强、勇猛、力量与灵气,兵器也俨然成了梁山英雄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宋代有本重要的军事著作,叫《武经总要》。《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曾公亮和丁度。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北宋军队的制式武器,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制式武器即同一种兵器的各种技术参数相同的武器装备,有正式型号编号,正式批量列装部队使用的正规的标准武器。制式武器的出现使得军队的武器管理,使用得以标准化,统一化。如此才能使生产、引进、配发、补给、维修以及士兵培训等一系列事项,有章可循。像《水浒传》当中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徐宁是金枪班教头,都是负责制式化宋军日常训练的。《水浒传》当中的兵器,基本上和《武经总要》的描述差不多。和很多的古典小说相比,在兵器方面还是比较写实的。
1、没有什么人用剑,而大部分的英雄都能用刀。《水浒传》当中,用剑的人,粗略看了一下,就是两个:镇三山黄信——丧门剑;公孙胜——松文古定剑。前面一个,镇三山黄信的武功有目共睹,着实一般。清风山一仗,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三人合力拦截,黄信十余合落荒而逃。后面一个,松文古定剑是古代小说道士的标配,是拿来作法的,不是拿来打架的。
《水浒传》中,刀作为武器,大量的出现。如“刀”就细分为十七种之多:大杆刀、八环刀、朴刀、腰刀、戒刀、尖刀、衮刀、火刀、短刀、蓼叶刀、麻扎刀、劈风刀、飞刀、日月双刀、青龙刀、偃月刀、雁翎刀。使用的人也很多。这是符合冷兵器战争的特点的。两军交战的时候,刀比剑更好使用。至于剑,则是当代武侠小说的侠客的喜好,属个人英雄主义的产物。
2、基本没有用锤的。我们后世能看到很多著名的用锤的猛将,像《说唐》的李元霸,《说岳》的岳云等等。《水浒传》这样的重锤将一个都没有。一则因为真实历史上的锤,不是像西瓜一样的武器,而是这个,即“骨朵”。二则草莽英雄出身的梁山好汉,多出来行走江湖,谁平时没事扛两个铁西瓜到处走?
3、诡异的兵器一件没有。谈起诡异的兵器,《兴唐传》最厉害。五钩神飞枪、瓦面金装锏、水火囚龙棒都算普通的,还有凤翅镏金镋、独脚铜人等等,才是碉堡的。水浒好汉则不同,用的都是普及的制式兵器。像鲁智深在五台山下小市集打造的水磨禅杖,就已经大杀四方了。
钩镰枪大破连环马
连环马最早出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记载:慕容恪“乃择鲜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而南宋初年,“铁浮图”军则是女真重装骑兵的别称,“铁浮图”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他们护甲厚重、攻坚能力强,“堵墙而进”。“铁浮图”的任务主要是正面攻坚,以牺牲骑兵的机动性为代价而装备厚重的铠甲并用皮索将战马互联。也许是强悍的金兵给人的印象太震撼了,以致在后世的很多小说中都出现了连环马这种兵种。《水浒传》就是其中之一。
《水浒传》第五十五回:“为何不能全胜?却被呼延灼阵里都是连环马官军。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著一对眼睛。宋江阵上虽有甲马,只是红缨面具,铜铃雉尾而已,教三千匹马军,做一排摆着,每三十匹一连,却把铁环连锁。这种兵种,主要是以墙面推进的形式,即地毯式扫荡,还是很有杀伤力的。在初期遭受巨大伤亡之后,梁山水泊迅速找到了破解之道——钩镰枪。于是时迁盗甲、徐宁上山。大宋朝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连环马,瞬间灰飞烟灭。面对这种国家级别的大杀伤性武器时,梁山水泊这支游击队,充分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战争智慧。
铜铁锥凿漏海鳅船
屡次的围剿失败,让高俅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上阵。这次的秘密武器是——海鳅船。《水浒传》第42回:高俅在济州闻报,连忙招募工匠打造船只。有个叫叶春的献图建造海鳅船,大船可容数百人,上有弩楼,用二十四部水车踏动前进。海鳅船也叫踏车海鳅船。应该说,高俅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梁山多次反围剿的成功,其中地利占了很大优势。而海鳅船正正是用来抢占水泊的控制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