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与欧阳修并称,其惜春七绝4首,情感温婉
梅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与欧阳修并称,其惜春七绝4首,情感温婉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州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皇祐三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其为宋诗"开山祖师"。
梅尧臣的诗作特色鲜明,早年曾受西昆诗派影响,但后来因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与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他的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明快,善于从细微之处捕捉情感,展现出深刻的艺术魅力。
《惜春》其一
九十日春无几日,不堪风雨竞吹花。
舞英逐水向何处,泛泛斜溪伴晚霞。
首句“九十日春无几日”,直接点出春天的短暂。古代常以九十天计算春天长度,但真正能感受到春意的日子其实不多。这种直接的叙述方式,既简洁又深刻,使人立刻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珍贵。
接下来,“不堪风雨竞吹花”一句,进一步描绘春天的脆弱。在风雨侵袭下,春花纷纷凋零。“竞吹花”用得极妙,既描绘风雨无情,也暗示春天脆弱无力。
后两句“舞英逐水向何处,泛泛斜溪伴晚霞”,通过描绘落花随水而去的景象,加深对春天消逝的惋惜。凋零的花朵,像舞者般随水流飘向远方,最终只能与斜溪和晚霞相伴。这种凄凉景象,无疑加深了诗歌的感伤色彩。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深深惋惜。通过描绘春天的短暂、脆弱和消逝,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借此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惜春》其二
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此身不及深溪水,随得残红出武陵。
首句“前日看花心未足”,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春花的喜爱和留恋。前日赏花情景仍历历在目,但心中的满足感却远远未够,流露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无限向往。
次句“狂风暴雨忽无凭”,笔锋一转,描绘春天的不稳定性。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打破春日宁静和美好,让诗人感到无力和无奈。“无凭”二字,既表达诗人对风雨无常的感慨,也暗示春天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易逝。
后两句“此身不及深溪水,随得残红出武陵”,诗人进一步抒发对春天消逝的惋惜。他感叹自己的身体不能像深溪水那样自由流淌,无法随着春天的脚步,追寻那些飘落的花瓣,一直到达美丽的武陵源。“残红”象征春天即将消失的痕迹,“武陵”则暗指理想中的美好境界。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消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易逝,表达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无奈。梅尧臣以独特视角和深刻情感,将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易逝。
《惜春》其三
春色斗空花亦休,绿园深锁更谁游。
残枝遗萼不中看,暮雨霏霏起暗愁。
首句“春色斗空花亦休”,直接描绘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春色已逐渐消退,花儿也相继凋零,展现出一片衰败景象。“斗空”二字,既暗示春天与时光的斗争,也突显春天的无力与消逝。
次句“绿园深锁更谁游”,进一步渲染春日寂寥。原本充满生机的绿园,如今已深锁无人,再无人来游赏。“深锁”二字,既是对绿园现状的描绘,也是对春天消逝的暗示。
后两句“残枝遗萼不中看,暮雨霏霏起暗愁”,通过描绘残枝败叶和暮雨景象,加深诗歌的感伤色彩。凋零的花朵,只留下残枝败叶,再也无法引起人们的欣赏。暮雨的降临,更增添一份凄凉和忧愁。“不中看”和“起暗愁”,直接表达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惋惜和感伤。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春末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深深惋惜。梅尧臣以独特视角和深刻情感,将春天的美好与易逝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易逝。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梅尧臣作为北宋现实主义诗人的特点。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细微之处捕捉情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感受,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魅力。
《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
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
莫信杜鹃花上鸟,人归犹道不如归。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春天景色和人们情感,表达对春天的珍惜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首句“溪头三月草菲菲”,描绘三月溪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景象。草色青青,随风摇曳,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
次句“城畔春游惜醉稀”,转向城市边缘春游景象。人们纷纷外出游玩,欣赏春天美景。然而,诗人却用“惜醉稀”三字,表达人们对春天美景短暂而稀少的感叹和遗憾。这种对比,既突显春天珍贵,也暗示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
后两句“莫信杜鹃花上鸟,人归犹道不如归”,以杜鹃鸟传说为引子,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传说杜鹃鸟会停在花上鸣叫,但其叫声却带有哀愁和离别之情。诗人告诫读者,不要轻信这样的传说,因为即使人们归家后,心中仍然充满对外面世界的留恋和不舍。“人归犹道不如归”,既是对杜鹃鸟传说的否定,也是对现实生活复杂情感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