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笔记:模拟MOS集成电路】偏置电路(基本原理+结构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笔记:模拟MOS集成电路】偏置电路(基本原理+结构分析)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qq_45689790/article/details/126679790

偏置电路是模拟MOS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晶体管的工作点,从而影响整个电路的性能。本文将从偏置电路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介绍其基本结构和常见偏置电路结构,包括二极管作为小电阻、恒流源作为大电阻以及加入电阻引入非线性因素等。

一、什么是偏置电路?

对于一个单级双极性晶体管放大电路,为了使其可以将信号不失真的放大,我们必须将晶体管置于合适的工作条点。最基本的放大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结反偏”,当然如果想要其实现放大不失真,则需要更加精确的设置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所要求的电位。而这些外部电路就称为偏置电路。在大规模的电路设计中,为了使电路各部分处于合适的工作条件,从而达到预期性能,我们往往需要对电路的各部分都提供合适的偏置,因此,偏置电路很重要

二、偏置电路基本结构

如下图所示,为最简单的电阻分压电路,易得偏置电压:
$$V_{b}=\frac{R2}{R1+R2}\cdot V_{DD}$$
(针对噪声干扰等问题,常用小信号分析)

当电源电压VDD收到一个扰动$\Delta V_{DD}$,此时该电路生成的偏置电压$V_{b}$也会产生相应的波动:
$$V_{b}=\frac{R2}{R1+R2}\cdot \Delta V_{DD}$$

但是对于偏置电压来说,微小的波动,将会引起电路性能的极大变化,对于高精度的电路来说,此时的偏置电压$V_{b}$波动,将不被允许。因此需要继续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上式中很明显,当R1/R2的值越大,则偏置电压波动越小。因此,将R2替换为二极管接法的MOS管M1,结构如下:

对于二极管接法的MOS,其等效交流输入阻抗为:
$$\frac{1}{g_{m}}$$
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小电阻,在这种结构下,电源波动的电压,将更多的体现在电阻R1上,该结构相比上一结构,输出的偏置电压波动更小更稳定。但是,虽然该结构相比第一种更优,但得到的偏置电压仍然不理想,假设电阻$R1\longrightarrow \infty$,那么电源电压的波动将会被R1完全屏蔽,但阻值无穷大的电阻是不存在的。在电路中,常将用电流源作大电阻,甚至理想的电流源等效于阻值无穷大的电阻。示意图如下:

上图即为理想的偏置电路结构。常见偏置结构,将针对上述结构进行展开。

三、常见偏置电路结构

(1)二极管作为小电阻

该结构,由M1与R1支路定义电流大小,然后M1栅极电压 $Vb$ 也随之确定,理想情况下,$Vb$ 可以驱动无穷多个MOS栅极(M2栅极绝缘,不会索取电流)。对于有下端M1-M2组成的电流镜且$V_{GS2}=V_{GS2}$,若M1-M2都处于饱和状态,那么由
$$I_{DS}=\frac{1}{2} \mu C_{ox}(W/L)(V_{GS}-V_{TH})^{2}$$
易得
$$\frac{I_{1}}{I_{2}} =\frac{(W/L){1}}{(W/L){2}}$$
(电流与尺寸呈线性关系,称线性电流镜,基本标志是两个MOS的栅源电压$V_{gs}$相同),一旦偏置电压$Vb$确定,则可以通过电流镜进行拷贝。

电路分析

对R1串联支路进行分析,由KCL :
$$\frac{1}{2} \mu C_{ox}(W/L){1}(V{GS}-V_{TH})^{2}=\frac{V_{CC}-V_{b}}{R_{1}}$$
易得
$$V_{GS}=f(V_{CC})$$
则改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 $Vb$ 是电源$VCC$的函数,即电源波动会导致偏置变化。解的
$$V_{b}=V_{TH}-\frac{1}{kR_{1}}+\sqrt{(\frac{1}{kR_{1}}-V_{TH})^2-V_{TH}^2+\frac{2V_{CC}}{kR_{1}}}$$
其中
$$k=\mu C_{ox}(W/L)$$

$$V_{b}\propto (V_{CC})^\frac{1}{2}$$

(2)恒流源作为大电阻

目标:产生一个与电源电压无关的$Vb$,那么就需要将$VDD$上的电压波动全部加在电阻上,即电阻阻值越大越好,所以考虑用恒流源代替电阻,充当大电阻(毕竟理想恒流源可以作为无限大的电阻),而二极管接法的MOS交流阻抗趋近于0。那么该偏置电路的稳定性在交流和直流条件下,经得到本质性提高。

一般常用固定偏压的MOS作为恒流源,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的结构中,发现一个问题,作为电流源的M2,需要一个电压偏置,那么这个偏置由谁来提供呢?(当然是自己,自偏置)(也就是吴金老师所说的鸡蛋问题,是先有了恒压源还是先有了恒流源?)下面将引出一个结构:

针对该结构,首先从左图中,假设存在一个$V_{bias1}$(因) 使得M1作为一个恒流源,其$I_{DS1}=I_{1}$,该电流通过M3后产生偏置电压$V_{b}$ (果);随后在$V_{b}$ (因)作用下使得M4导通并产生电流$I_{DS4}=I_{2}$ (果);随后$I_{2}$ (因)通过M2后,产生偏置电压$V_{bias2}$ (果),最后若$V_{bias1}=V_{bias2}$ 则实现自偏置(因果循环),即右图。但是这个电路合理吗?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从电路图可知,M1-M2与M3-M4分别构成电流镜,随着$W/L$变化,其电流示意图如下:

若两电流镜的电流比例不同,则该电路仅存在唯一解,即$I_{1}=I_{2}=I_{3}=I_{4}=0$;若两电流镜的电流比例相同,则该电路仅存在无穷解,即电流随意,无电流定义机制,那么偏置电压也不确定;因此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两线性电流镜构成的偏置电路不可行。必须引入非线性因素。

在第一种情况无可行解(除了零点),在第二种情况中,电路有唯一解A,即电路中有唯一确定的静态电流与偏置电压。关键在于,如何引入非线性因素?

电路结构如下:

(3)加入电阻引入非线性因素

由分析可知,通过在M2源极添加电阻,可以引入非线性因素。下面针对一个实际电路图分析,分析忽略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线性电流镜(确定两支路电流比例) 与 非线性电流镜(确定电流大小,从而确定$Vb$)结合

电路分析:

其中M1-M2为线性电流镜,定义了两支路电流的大小关系,
$$\frac{(W/L){1}}{(W/L){2}} =\frac{1}{1}$$
电阻R1的引入,将M3-M4构成的线性电流镜,变为非线性,并且电阻R1定义了支路电流的大小
$$I_{R1}=(V_{GS3}-V_{GS4})/R_{1}$$

注意,在设计过程中由于$V_{GS3}>V_{GS4}$ 且$I_{DS1} =I_{DS2}$,那么肯定有
$$(W/L){3}:(W/L){4}=1:N$$
其中N>1 ,否则无解。一般N取4~8 (太小可能失配不导通,太大,有可能进入亚阈值区域)。

上述分析,忽略了沟道长度调制效应,因此,实际该电路的恒流源仍然不理想。

三、常见偏置电路结构

(1)$\Delta V/R$型偏置电路 (适用于小电流偏置)

M1-M2构成线性电流镜确定电流比例,M3-M4在电阻的作用下构成非线性电流镜,确定电路电流大小,进而确定输出的偏置电压大小。

下面是套娃过程:可以反复的叠加电流镜,但是总要有非线性电流镜的存在

(2)$V/R$型偏置电路 (适用于大电流偏置)

MOS搭建

BJT搭建

利用恒流源替代电子R1性能更加稳定

对于图(d)即使压低$V_{A}$,M5也不会进入线性区,M1-M2构成电流镜且尺寸相同,所以决定了两支路中电流大小相等、相等的电流经过M3-M4,又因为M3-M4尺寸相同,因此$V_{DS3}=V_{DS4}$,进而得到$V_{A}=V_{B}$,那么AB两点在电学上近似短路,而M5相当与一个二极管,因此M5一直会保持在饱和状态。

内容尚未核验,欢迎交流探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