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深耕“五亩地” 逐梦天地宽
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深耕“五亩地” 逐梦天地宽
村庄用地结构散乱、“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后土地无人耕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品种效益低下、村民收入一直不高,这些难题如同一块块绊脚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村庄发展与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路上,如何破题?
一场以“五亩地”为核心的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升级实践正在苗山镇徐徐铺开,悄然改变着这一切。
通过创新实施“五亩地”项目,苗山镇引导村集体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将各村闲置土地等资源全面“盘活”,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盘活闲置土地1000余亩,安置就业800余人,预计年底实现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
“五亩地”改革的核心在于土地的流转与整合。面对一系列限制村庄发展的堵点、淤点、难点,苗山镇精准把脉,立足镇域实际和发展现状,创新推动“五亩地”改革,引导85个村从闲置的“小田”、边缘田、低效地等闲散土地资源中流转出五亩以上的耕地。同时通过成立共富公司,与龙头企业合作,构建统一选种、育苗、种植、回收、销售的经营模式;邀请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闲置和碎片化的问题,还为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今,苗山镇已成功打造红薯种植村28个、中药材种植村20个、果蔬种植村12个,小黄姜种植村20个,黑猪养殖村5个,逐渐形成了以002县道为主轴的“一线连五区”特色农业发展框架。
以苗山镇铜山村为例,该村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群众自愿的原则,鼓励村民将整田流转给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经营。通过土地集约化、机械化、组织化的种植方式,铜山村成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截至目前,该村已累计流转土地90亩,其中30亩种植丹参、黄芩等作物,每亩产值达1.5万元;60亩种植蜜薯,每亩产值达0.5万元。这些收益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还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五亩地”成产业深化“加速器”
在9月22日苗山镇花仙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举办的“心有所‘薯’ 相约苗山”2024济南·莱芜首届蜜薯文化节,更是对“五亩地”改革成效的一次生动诠释。
活动现场,不仅展示了苗山镇红薯产业的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购买,还举行了莱芜区红薯行业发展协会揭牌仪式,现场签约了购销协议,掀开莱芜红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大流量催发新增量。为助推苗山蜜薯走出莱芜,走向全国,莱芜融媒充分发挥媒体优势,聚焦创意策划、加强报道力度,推出“2024济南·莱芜首届蜜薯文化节”专题,同时,精心策划系列开屏广告、精彩视频、宣传片、新闻稿件等系列形式新颖的新闻产品。同时,利用莱芜融媒“1+17N”报道矩阵将图文、视频、海报等相关报道同步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视频、央视频、澎湃新闻、海报新闻、新黄河、大众新闻客户端、齐鲁壹点等中央省市区级媒体以及商业平台进行立体式宣传。截至9月23日24时,蜜薯文化节全网总传播量达到500万+,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群众前来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可以说,蜜薯文化节成为了苗山镇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为镇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举办蜜薯文化节的初衷和底气,源自于“五亩地”改革带来的红薯产业蝶变升级。
苗山沙地蜜薯呈现甜度高、无丝、口感好等独有特点,属于薯类产业科研院校一致认可的红薯优势产区。苗山镇立足自然禀赋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御源农业为核心,带动周边各村打造万亩红薯种植区。
御源农业万亩红薯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年产蜜薯3000吨,脱毒薯苗300万棵,预计年营业收入800万元,带动附近村民就业100多人,村民增收80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75万元以上。
以御源农业万亩红薯产业项目为基础,苗山镇积极构建集育苗、种植、加工、研学、游览为一体的全链条红薯产业,不仅提高了红薯的附加值,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预计2026年片区内红薯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年产6万吨,实现年产值1.2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2200人。
“五亩地”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五亩地”项目的推动下,苗山镇各村的干事创业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各村内外挖潜、多点发力,纷纷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模式已成熟,如何在实际运作中取得更好成效?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管好“五亩地”,苗山镇还通过共富公司平台,利用合作分红、降本增效、产销对接等方式,推动优质农产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化发展。同时,共富公司还积极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通道,让越来越多的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良性循环。
在人才保障方面,苗山镇也下足了功夫。通过留住“原乡人”挖潜能、召唤“返乡人”增效能、吸引“新乡人”添动能等措施,苗山镇聚合了各方人才力量为“五亩地”建设注入发展活力。如今,许多有本事、有担当、敢于破、善于立的优秀人才回到了莱芜农村、扎根农业产业,在这片沃土上挥洒汗水、浇灌梦想。
如今的苗山,红色常文、绿水青山、青砖黑瓦、蓝天碧水、白花丹参五种颜色在这里汇聚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农耕文化、长勺文化、古冶铜文化、红色文化、廉洁文化五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苗山镇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如今的苗山,向新提质,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产业园、中部长勺工业产业园、东部外贸出口产业园现代工业三园;彰显特色,布局果蔬种植采摘区、万亩红薯产业区、万亩中药材产业区、万亩小黄姜产业区、莱芜黑猪保种育种区现代农业五区;科学谋划,实施两横、两纵、两流域基础设施六大工程……
在这里,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靠天吃饭”,而是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农村也不再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苗山镇的实践证明,只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下一步,苗山镇将以举办蜜薯文化节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全镇优越的自然禀赋、良好的农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蜜薯小产业推动乡村大振兴,开创苗山蜜薯甜蜜事业的崭新发展篇章。”苗山镇党委书记张恒一说。
展望未来,苗山镇将继续以“五亩地”改革为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苗山镇还将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在全区“项目深化年”的总牵引下,苗山镇将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鲜明导向,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深耕“五亩地”,逐梦天地宽。
五彩苗山,乡村振兴路上必将再续辉煌!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